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编审魏新傲
耧、犁、锄、耙、食盒、蓑衣、草鞋……8月10日,市建设路小学百余名小记者及家长走进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在这里,余件中原农耕物件为大家打开了一幅生动真实的中原农耕历史文化图景,让大家了解农耕历史,感念当下幸福生活,畅想高新农业的美好未来。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位于市区许昌学院校内。为传承创新中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教育子孙后代、推动社会进步,许昌学院历时3年,投资万元兴建了这座主题场馆。目前,该馆是河南省首家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河南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当日9时,市建设路小学小记者及家长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入馆参观。该馆占地1平方米,共设18个展厅22个部分,展品余件。跟随着该馆工作人员的脚步,小记者详细了解了中原农耕的源流、农耕器具、粮食加工存储、炊事饮食、传统习俗、休闲娱乐、乡村工匠、农副生产、交通运输等中原农耕文化的方方面面。
“欲知华夏农耕事,且看中原稼穑图。”一走进迎宾厅,这幅对联赫然入目。馆内,一尊铁牛犁地的雕塑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只见铁牛埋头拉犁,农夫手持鞭子,扶犁在后,整个雕塑惟妙惟肖,引得大家围住雕塑指指点点,纷纷合影留念。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惊蛰、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在展示中原粮食耕种的模拟图前,小记者认真了解小麦春种秋收的过程,并跟着老师一起认识我国的二十四节气。看到孩子能看到平时很少见到的农耕物件,还学到了不少生活常识,家长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纺车、线穗、织布机、锅台、鏊子、蒸笼屉……在参观过程中,丰富翔实的农耕文物让小记者大开眼界,也让同行的家长感慨万千。“这些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现在真的不多了。和过去相比,现在的生活条件真是好到‘天上’去了。孩子们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太有意义了!”一名家长激动地说。
在最后一个展厅,巨型的玉米,方形的西瓜,无土栽培的农作物……未来的高新农业的发展图景呈现了大家眼前。“在古代,中原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历史。而未来的农业发展将寄托在你们的身上。”听到工作人员对自己的鼓励和肯定,小记者纷纷表示,以后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技术,为未来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素质教育第一品牌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