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看到一则消息:
下个月,淮海经济区8个核心城市
将在连云港举行市长会议
掐指一算
这是第七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市长会议
而“淮海经济区”的提法
也已经有了30年的历史
(于光远)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学者于光远
已于年去世
多少徐州人、连云港人、宿迁人、枣庄人……
30年来默默建设家乡,熬白了头发
在这片1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1.2亿人热盼“淮海经济区”上升国家战略!
今年,江苏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列为三大任务之一
江苏省代表团在全国两会上联名提出议案
将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淮海经济区最好的机会要来了?
“淮海经济区”概念的提出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徐州市委书记的孙家正和市长何赋硕,邀请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为徐州经济如何从低谷中隆起把脉问诊。
在年1月28日的新华社《经济参考》上,何赋硕与原连云港市副市长吴学志,联名发表《发起新的“淮海战役”》的文章,被称为新中国“经济淮海战役”的“冲锋号”。
年1月,“关于淮海经济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在于光远的倡导下,决定成立“淮海经济区”,并设立一个组织联络的常设机构,每年的市长(专员)联席会议由经济区成员地市轮流坐庄。
年3月15日,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15个地市的市长(专员)聚首徐州,自此,一个跨省横向联合的经济区宣告成立。
“淮海经济区”的优势地位
打开中国地图,淮海经济区的重要地位跃然纸上
我们的南侧,是全球规模最大都市群——长三角经济带,以浦东新区为代表,江浙沪正引领全国经济腾飞;
我们的北端,是中国的“首都圈”,以雄安新区为新引擎,京津冀一体化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我们的西面,中原经济带也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洛阳、开封、安阳、许昌……一长串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正书写新时代史诗;
我们的东方,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日本、韩国、还有更远的远方,整个世界等着我们来握手……
可以说,淮海经济区是中国沿海经济的“支点”,找准它的定位,中国的经济必将如虎添翼!
除了区位上的独特地位,淮海经济区内部的“抱团”也绝非心血来潮。有关专家指出,淮海经济区的横向联合至少有三个一致性:
自然资源的一致性,四省接壤地区都有煤炭资源,地理上都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
人文积淀的一致性,风俗习惯、文化认同感都是相近的;
产业结构的一致性,都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资源加工型产业,有合作的平台。
“淮海经济区”的发展之痛
淮海经济区的现状,有人形容是20个“穷兄弟”协同发展,抱团取暖。来看看组成淮海经济区的四大板块吧:
苏北地区江苏的重点是沿江和苏南,苏北成了江苏省的一个薄弱地区
鲁西南地区既不挨济南也不挨青岛,如今山东有“济南都市圈”和“胶东半岛城市群”,鲁西南被边缘化
皖北地区安徽的发展重点是合肥和皖江沿线
豫东地区河南的发展重点是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豫东受到的辐射作用也相对较小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的发展跟国家的区域政策是密切相关的。纵观中国区域经济的几大增长极,珠三角的崛起得益于深圳特区改革开放;25年前浦东新区横空出世,才有了长三角跻身世界六大城市群长期繁荣。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对淮海经济区的政策支持开始逐渐增多,但仍未达到国家战略层面。翻开中国经济版图,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高原”中间,淮海地区恰处于“断裂带”。即使在更近的周边,安徽的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山东的蓝色经济带和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带,都已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唯独“淮海”还在苦苦等待。
“淮海经济区”上升国家战略:我们一直在努力
今年全国两会上,江苏代表团联名提出议案,呼吁将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区域规划。
而在这30年里,有据可查向国家提请政策支持,此前还有过两次:
(费孝通)
第一次是在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四次亲临淮海,两次在京主持专题会议,提出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并以书面形式向中央提交了五点建议,第一条就是“设立区域经济协作综合试点区”。
第二次是在年3月,全国两会上,淮海经济区20个成员市的所有全国人大代表,集体签名,向两会提交了《关于“将淮海经济区作为全国区域综合试点区、促进淮海经济区快速崛起”的议案》。
与此同时,区域内的四大板块和各个成员市,也都在摩拳擦掌,从各个地方“十三五”规划传达出的信息看,淮海经济区开始呈现发展的“拐点”:
安徽宿州市和淮北市分别提出,“积极融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加快建立跨省市区合作协调机制。”
山东济宁市也明确,“要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
徐州:淮海经济区的骄傲
年,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为徐州谋划“三个作用”全新定位时明确指出:徐州要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
今年5月3日至4日,李强在徐州调研,再度提到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作用。
徐州是东部地区重要的资源基地。在20世纪80年代初,省政府对徐州政府关于“徐州城区总体规划”的意见批复中明确指出:“根据徐州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在区域范围内的主要作用,城市性质确定为:以煤炭、电力为主的工业、交通枢纽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
如今30年过去,徐州已成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但徐州人没有怨天尤人!
我们在采煤塌陷地上建起了湿地公园:
我们在曾经光秃秃的山头上种满了绿树:
我们在曾经拥挤的街道两旁设置了无数公园绿地:
我们连续拿下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生态大奖;
经济方面,老徐州在新时代没有等也没有靠:
我们的徐矿从采煤专家,变身成了高科技大亨,为国产大飞机C提供材料;
我们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力企业协鑫集团;
我们引进了中关村、甲骨文、华为等IT大佬;
我们的GDP接近亿,高居淮海经济区之首,超出第二名约亿;
我们的人均收入增幅位列全省第一;
另外,徐州还有很多的优势,“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当之无愧:
我们拥有14所高校,20万大学生,科教资源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我们拥有国内43家金融机构,其中13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到齐;
我们拥有徐医附院、医院,惠及周边万人;
我们拥有两条已建成高铁,两条在建高铁,还有几条正在规划;
我们正在建设3条地铁,未来要达到11条轨道交通线,其中还有一条跨省;
……
江苏对徐州的支持力度极大。早在年,江苏省委省政府确立打造徐州都市圈;年,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上升省级战略;年,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编制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尤其在今年,江苏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列为三大任务之一。徐州一马当先,抓紧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这条主线,打造区域经济、金融服务、商贸物流、科教文化“四个中心”。
还有哪些区域概念和徐州有关?徐州都市圈
也称作徐州城市群,是以徐州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地跨苏鲁豫皖四省,包括江苏的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以及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城市,涉及总人口万人,面积4.8万平方公里。
今年4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年城乡规划工作要点》,其中明确提出:加强省际协调,编制《徐州都市圈规划》,提升徐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苏北地区加快发展。
沿东陇海线经济带
年8月20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出台《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若干意见》。
相比更早的“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范围扩大到以连云港、徐州为核心区以及淮安、盐城、宿迁等有着紧密联系更大区域,并相应增加了新型城镇化、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注重环境保护等内容。
淮河生态经济带
淮河生态经济带简称淮河经济带,规划中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涉及涉及江苏省、安徽、山东、河南、湖北五省,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人。
在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一节中,也提到“加强省际区域合作交流,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宁杭生态经济带、苏皖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
大运河文化经济带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时指出:“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共同的责任。”
年全国两会上,民盟中央建议,开展以运河为纽带的文化经济区域建设,整合资源,在东南地区形成贯通“一带”“一路”两大板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格局,实现科学有效的“三通”——“互联互通”、“古今联通”和“融会贯通”。
4月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来徐调研“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作。
黄河故道江苏段经济带
黄河故道西起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穿山东、安徽省境,于丰县二坝进入江苏省,流经徐州市区、铜山、睢宁、宿迁、泗阳、淮阴、淮安、涟水、阜宁、滨海,至套子口入海,全长.3公里,其中江苏段公里,占黄河故道全长的68%之多。
年6月12日,李克强总理签批了《关于加快明清黄河故道淤泛区域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建议》,文件中提及将黄河故道沿岸的综合治理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纳入“十三五”规划和重要专项规划。
民建徐州市委主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君超委员,建议江苏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推进黄河故道江苏段经济带尤其是苏北地区的加快发展。
编辑:黄锟责编:朱宸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