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许昌新闻
许昌政务
许昌旅游
许昌经济
许昌百科
许昌生活

实用农业谚语许昌农科种业高级农艺师周

许昌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

(周炳臣)

周炳臣,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本科毕业,高级农艺师,现任许昌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技术推广部主任,该同志自年出任许昌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技术副总以来,致力于企业的科研和新品种的推广,先后获得省、市劳动模范和全国粮食工作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年主持参与国家科技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农业部“国家粮食高产创建”、“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与“农业综合开发高产示范”等项目在许昌项目区的实施和试验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年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十大农业科技推广人物”;周炳臣同志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送去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的高产栽培种植经验,取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赞誉。其负责的粮食高产示范区多次接待了国家、省市主要领导人,如温家宝、回良玉等的视察指导,并得到国家、省市领导人的高度赞誉。

农谚是我国农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农谚有字句简练、音调自然、通俗易懂、容易记忆等特点,易被农民接受和流传,是普及、传播农业科学知识的一种好形式。我国农谚非常丰富,各地广为流传,但有很强的区域性,故在编写时主要收集河南中原农村流传的农业谚语,并把这些农谚按土壤、肥料、水利灌溉、耕作管理、农业气象、小麦、玉米、大豆、花生、二十四节气八个方面分类加以整理和注释,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土壤

孩儿离不开母,庄稼离不开土。

米面油盐柴,全从土中来。

白米细面,土中提炼。

土壤是庄稼“吃”(养分)、“喝”(水分)、住(扎根)的地方。土壤除了供给植物所需要的氮、磷、钾、钙、镁、硫、铁等矿质元素和水分外,在土壤中还有空气可供根系呼吸。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阳光外,所需的养分、水分等几乎都是靠土壤提供。可以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二、肥料

地凭粪养,苗凭粪长。

人靠饭饱,地靠粪肥。

油足灯亮,肥足苗壮。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种地不用问,深耕多上粪。

施肥又深耕,年年好收成。

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施肥多庄稼好,还看施肥巧不巧。

施肥不合理,产量出问题。

肥料施不够,产量打折扣。

惯养出娇子,肥田秕谷多。

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养料)。经研究证明,庄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元素多达几十种,其中最主要是氮、磷、钾,称为大量元素,其次是硫、钙、镁、铁、锌、铜、硼、锰、钼等,称中微量元素。

土壤中的养分从那里来?除了土壤中原有的养分外,主要靠施肥来充补,因为农作物收获后,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营养元素(如小麦每公斤籽粒中含氮2.4公斤、含磷0.45公斤、含钾0.6公斤)。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带走的营养,必须以肥料的形式如数归还,否则就会出现“贫血症”(养分贫瘠)或“富积症”(补充过量)。只有达到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各种养分平衡,才能实现优质、高产。但是,施肥过多也会造成减产。如氮肥施用过多,常常会造成庄稼疯长,贪青晚熟,病虫加重,容易倒伏,籽粒秕小,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惯养出娇子,肥田出秕谷”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获得高产,首先要施足底肥。底肥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培肥和改良土壤,二是可以不断地供给庄稼整个生长期的养分。一般用肥效持久的有机肥和复合肥作底肥,追肥主要是氮肥。如小麦的施肥方法为:有机肥和磷、钾肥的全部、氮肥的70-80%作底肥,氮肥的20-30%作追肥。玉米施肥方法为:占施肥量的10-20%作底肥(又称种肥),80-90%作追肥。追肥一般都在作物的需肥高峰期(大生长期),如小麦在起身期,玉米在拔节期。只有合理施用肥料,才能优质高产。农谚“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施肥不合理,产量出问题。肥料施不够,产量打折扣)。就是这个道理。

三、水利灌溉

水是田的娘,无娘命不长。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水是庄稼的血。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在农作物及农产品内也都含有水分。如番茄、黄瓜、西瓜等含水量达95%以上,草本植物的叶片含水量达80%以上,就连风干的谷类种子也含有12-14%的水分。水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它与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新陈代谢、养分吸收、运转、调节体温等,都是在水中进行的。由此可见,庄稼确实是“有收无收在于水”。

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土壤缺水会造成旱灾,水多了又会造成涝灾,要想旱涝保丰收,就必须兴修水利,疏通沟渠,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才能使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产增收。

井水不如河水,河水不如雨水。

十水根,不如一水心。

这两句谚语是指天降雨比用河水井水灌溉效果好。“十水根”指地面灌溉,水只能浇到根部。“一水心”指天上降雨,能浇到庄稼的生长点。天降雨土壤疏松,通透性好,不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能。地面灌溉土壤易板结,土壤表面紧密,通透性差。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喷灌,滴灌、小地龙软袋微喷等灌溉模式。据试验大水漫灌每亩需水60吨,小白龙每亩需水40吨,软袋微喷和喷灌每亩需水30吨,滴灌和中心支柱喷灌每亩需水20-25吨。先进的灌溉方式比大水漫灌每浇一遍可节约用水60%左右,还能节省时间和人力,增产10-20%。

四、耕作、管理

枣芽发,种棉花。

杨叶如钱大,开始种棉花。

椿头大似碗,种花也不晚。

物候法,是农民在长期生产中积累总结出来的。如棉花播种时期要求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度。河南中原地区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度的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谷雨前后)。播种过早发芽难,而且苗病严重。农民通过枣芽发,杨叶如钱大,椿头大似碗等这些物候现象能科学的把握棉花播种时期。

早谷子晚花,十年九年瞎。

晚种一包米,早种一把康。

春谷适当晚播能高产。谷子是短日照作物。春谷播种过早,营养生长延长,后期易早衰。开花灌浆期正遇高温高湿天气,易“伤热”秕粒多,产量低,而且病虫严重。据新乡农科所试验,谷雨播种谷子白发病为14%,立夏播种为6.6%,晚播15天谷子白发病减少了一倍多。夏谷要求早播,麦收后应抢时播种。棉花有无限生长习性,积温越多产量越高。播种晚积温少品质差,产量低。所以“早谷子晚花,十年九年瞎”。

头伏萝卜二伏芥,数罢三伏种白菜。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头伏在公历7月中旬,胡萝卜该种了。7月下旬—8月上旬(二伏)是种芥菜的时候。8月8号立秋,秋后有一伏,数罢三伏为8月中旬,许昌地区种白菜的最佳时间为8月15—20日。如白菜在三伏前播种,白菜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发生就会严重。8月25日以后播种抱心难,产量低,品质差。总之各种作物都有适宜播期,过早过晚就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施肥施到劲头,锄地锄到地头。

多上肥庄稼好,还看施肥巧不巧。

上粪一大片,不如一条线,千撒不如一点。

在庄稼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需要养分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一旦养分不足、过多或比例不合适,对作物的产量影响最大。如种子发芽后对磷的需求特别强,此时缺磷,以后大量补施,也挽回不了苗期的损失。如小麦苗期缺磷,会出现苗弱小,叶色红,分蘖少,次生根少,冬前培育不成壮苗,以后就是加倍补施也难以弥补。另外庄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肥最多时期。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大部分追肥应在这个时期施用,从而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率,不同的作物需肥最多的时期也不相同,如小麦在拔节—抽穗期;玉米在拔节—抽穗前;棉花在现蕾后;西瓜在幼瓜膨大期,西瓜在结瓜前施氮肥过多易化瓜(受精后子房不膨大),要做到结瓜前控,结瓜后促,达到不徒长,不早衰,结瓜早,瓜个大;施肥施到劲头就是这个道理。“上粪一大片,不如一条线,千撒不如一点”。主要指追肥,不管玉米、小麦或其它作物在追肥时,把肥料撒到地表面,易挥发影响肥效(特别氮肥)。不如用楼窜施(一条线)或穴施(一点)。

光犁地不耙地,等于蒸馍跑了气。

光施肥不浇水,庄稼渴得撅着嘴。

耕的深耙的烂,来年定能吃饱饭。

人勤地不懒,大囤小囤满。

深耕加一寸,顶上一茬粪。

深耕能熟化土壤、保水、保肥、减少杂草、消灭病虫。深耕利于根系下扎防止倒伏,据测定小麦、油菜的根90%分布在30公分土层内,大豆的根75%分布在40公分土层内,棉花的根80%分布在33公分土层内,红薯的根90%分布在26公分土层内,深耕每增加一寸,耕层内的根系能增加10%。深耕后要及时耙透、耙平,否则墒情容易挥发,就象蒸馍时跑了气那样(馍不易蒸熟)。作物施肥后墒情不足,要及时浇水,常说肥随水走,以水调肥,无水庄稼没法吸收肥料,反而易造成肥害,就会出现“光施肥不浇水,庄稼渴的撅着嘴”。

种地没啥巧,只有勤锄草。

千年草籽万年松,几时不锄几时生。

今年锄草剩一棵,来年拉草一大车。

夏天见草湾湾腰,来年地里少几挑。

杂草是庄稼的大敌,农谚强调勤锄草,一是指杂草危害大,它不仅与庄稼争养分、夺地力、同时又是病虫害发生的温床。二是杂草繁殖快。三是生命力很强。据Odum()考古资料记载,藤和大爪草的种子在土壤中能存活年,繁篓、葡枝毛莨年,狗尾草、龙葵年,野燕麦、早熟禾70年,荠菜35年。另外杂草的结籽量大而持续时间长并有落粒习性。如螅蟀草单株结籽能多达20,粒,荠菜4粒,野苋菜最高可达,粒,繁篓20,粒,稗草粒,看麦娘2粒。有些杂草的种子长有冠毛,形似降落伞能随风飘到数百、千米以外。所以从初春到盛夏田间总有杂草蔓生。

三分种七分管,人勤地不懒。

谷锄三遍九个米,麦锄三遍没有沟。

干锄棉花湿锄瓜,不干不湿锄芝麻。

锄头有水,锄头有火,锄头有肥。

田间管理的内容较多,特别是秋作物,如中耕、锄草、施肥、间苗、定苗、浇水、培土、整枝打叉、病虫防治等,管理不及时就会减产。确实有“三分种七分管”的道理。“锄头有水,锄头有火,锄头有肥”。这句话听着矛盾,但很有科学道理,因为在地面上,水总是往低处流,但在土壤中,水是沿着土壤微粒之间的微细空隙上升的,升到地面就慢慢蒸发了,天旱时通过中耕,切断了土壤中的毛细管,水升到锄松的那一层,便不再上升,这样就保住了土壤中的水分,所以说“锄头有水”。大雨过后。土壤中水分过多,中耕能让表层土疏松,又能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使下层水不易上升,表层土也就容易干了,所以说“锄头有火”。中耕能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活化土壤,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促进作物根部吸收水、肥能力,所以说“锄头有肥”。

大苗挤小苗,小苗不结桃。

小苗不结穗,只长一根棍。

两大加一小,三棵炕不好。

打顶不见花,见花质量差。

枺芽不过寸,过寸跑了劲。

农作物幼苗,必须达到苗齐、苗匀、苗壮。才能实现高产。在间苗、定苗时要做到去小苗(弱苗),去大苗,留生长一致的苗,田间就不会再出现象棉花“大苗挤小苗,小苗不结桃”;玉米“小苗不结穗,只长一根棍”;烟叶“两大加一小,三棵炕不好”。烟叶打顶不能见花,枺芽不能过寸,否则影响产量和质量。

羊吃麦苗猪拱根,鸡子光叨小麦心。

猪鸡上圈羊上绳,禁止畜禽来啃青。

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工厂,没有叶片农作物就会减产。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散养畜禽较多,畜禽啃青给农作物的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为禁止畜禽啃青,很多村成立了护青队。禁止畜禽啃青成了当时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农业气象

春雾热,夏雾雨,秋雾晴,冬雾雪。

春雾晒死鬼,夏雾有大水。

连着三场雾,小雨下不住。

早上观雾预测天气。春、秋天早上有雾,多为好天,气温偏高。但是如果早上的雾中午前收不起来,连续三天有大雾,会出现连阴天。冬、夏季节有雾容易出现雨雪天气。

春南夏北,无水砚墨。

春天云彩往南飞,夏天云彩往北飞,多为晴天,很难下雨,连砚墨的水都难有。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九月九至十三,十三不下—冬干。

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下雨,清明节会是晴天。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九月十三日无雨,冬季雨雪天气少,会出现—冬干旱。

掏钱难卖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农历五月小麦收获后,秋作物在幼苗期,需水量小,此时干旱利于根系下扎,经过蹲苗,能降低株高,防止后期倒伏。到了六月秋庄稼进入拔节大生长期,需水需肥进入高峰,这时若连续降雨,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容易实现高产。

燕子高飞晴天报,低飞雨天告。

早宿鸡天必晴,晚宿鸡天必雨。

烟洞不出烟,必定是阴天。

燕子爬地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水缸出汗蛤蟆叫,必是大雨到。

晴天,天高气爽,气流上升,鸟类易在高空飞翔。阴雨天到来前,气流下沉,天气闷热。鸟儿、昆虫(如蜻蜓、蒙虫等)难以高飞。蚂蚁搬家,蛇出洞、水缸出汗、蛤蟆叫等出现的异常现象都是大雨到来的前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万里。

朝起红云不过午,晚起红云晒破土。

日头落土火烧云,明天日头晒死人。

天上云如鲤鱼斑,来日晒麦不用翻。

早上红云由东到西超过头顶,不出一日有雨。所以“朝霞不出门”。晚霞、傍晚火烧云,红云形如鲤鱼斑,来日定是大晴天。

六、小麦

小麦籽,两头尖,人来客去你当先。

千金难卖一茬麦。

小麦,全世界种植面积占谷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居谷类作物之首。全球以小麦为主要粮食的人口占三分之一以上。河南省是全国产粮大省,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七千多万亩,占全国麦播面积的近四分之一,总产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小麦籽粒营养丰富,是人类赖依生存的主要粮食之一。

麦收在犁上,秋收在锄上。

秋在打扮麦在犁,小麦多犁胜追肥。

犁的深,耙的烂,胜过肥料上二遍。

麦收胎里富,肥少靠不住。

麦收胎里富,种好是基础。

小麦生长的好坏,产量高低与播种基础有密切关系。只要深耕细耙,测土配方施肥,选用优良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就会有好收成。如河南省—年建国50年来,小麦平均单产由42.5公斤增长到公斤,增产了8.82倍。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1亩小麦—年,连续三年平均单产突破公斤,10亩攻关田单产达.8公斤。建国50年来小麦品种进行了8次更新换代,化肥从无到有,从施用农家肥,到单质氮肥,又到现在的复合肥和配方肥。为小麦的优质、高产、稳产、高效奠定了物质基础。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起(骑)寒种麦,十种九得。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纬度播期有很大差距,从北向南每递减一度,播期推迟4—5天。如北方冬麦区播期为9月中旬—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为9月下旬—10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为10月下旬—11月上旬;长江上游及华南冬麦区为11月上、中旬。许昌地区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治虫如除草,早治效果好。

蚜虫粪便黏又粘,麦叶变黑麦穗干。

小麦锈病如黄疸,治不及时要减产。

麦田杂草年前化除比年后效果好,年后麦垄封行所以效果不好。虫要早治,如地下虫、包囊线虫等病虫害必须在犁地时土壤处理,出苗以后出现症状再去防治,就是增加5-10倍的投入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七、玉米

玉米是个大肚汉,又能吃来又能干。

玉米能吃能干。是指玉米需肥量多,增产潜力大。据统计,美国年最高单产公斤;河南浚县年最高单产公斤。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年,全村0亩玉米平均单产公斤。河南省年到年,面积由万亩发展到.8万亩,增长了近3倍;单产由48公斤提高到.6公斤,增长了7.9倍。可见,玉米只要选好品种,施足肥料,及时管理增产潜力大有可挖,确实是能吃能干。

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回楼。

秋作没啥早,越早苗越好。

一早三分壮,一晚三分薄。

小麦收获后,秋作物要抢时播种,据试验玉米播种每推迟一天减产2%以上。所以有一早三分壮,一晚三分薄,五黄六月争回楼之说。

平叶要稀,竖叶要密。

叶片转开身,一棵打半斤。

玉米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合理密植。平展片品种,夏播密度为—3株(如蠡玉16等);半竖叶大棒型品种夏播密度3-4株(如伟科,登海等),竖叶型和早熟耐密型品种夏播密度为4—5株人(如郑单、先玉等)。

玉米是喜温好光作物,株行距配置,以宽窄行(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最好。宽窄行通风、透光,能让叶片转开身,一个棒子能打半斤。

玉米锄的嫩,顶上一次粪。

若要玉米好,肥料要吃饱。

玉米不上粪,只收一根棍

玉米中耕越早越好,玉米出齐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间苗、定苗。根据品种合理留苗。高产玉米施肥要做到:播种前亩施种肥(一铵或二铵)5-10公斤;拔节期亩追玉米配方肥50公斤;授粉后追尿素20公斤。有条件亩施有机肥1-2方,并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就能实现高产。

八、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正月:(农历)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一日晴,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晨日,害虫成灾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若从南起,瓜菜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苦热,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住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庄稼从来一半收。

处署若逢天下雨,尽管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冬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兼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东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阴无日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

若然此日天晴好,来岁农夫大发财。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changzx.com/xczw/307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