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省教育厅决定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
近日,省教育厅印发了《河南省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来看我省将使出哪些手段,治理违规幼儿园!
为啥治理幼儿园“小学化”?
近年来,各地坚持促发展与提质量并重,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方案。
全方位出击标本兼治
通过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专项督查,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严禁纠正整治解决查处
1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坚决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坚决纠正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做法。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2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坚决纠正幼儿园不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
坚决禁止幼儿园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或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活动。
引导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坚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学习兴趣和需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
3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对于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违反国家和我省相关规定设置学前班、大大班、幼小衔接班等,以及小学招收不足入学年龄的幼儿接受义务教育的,要坚决予以纠正。除部分农村地区在幼儿园资源不足、布局不完善的情况下允许小学附设学前班外,城市(含县镇)均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学前班。鼓励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班)逐步从所属学校剥离,实现独立办园。
对于幼儿园未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按规定创设多种活动区域(区角),未提供充足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和图书,缺乏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强健体魄、自主游戏的教育环境的,要调整幼儿园活动区域设置,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并配备必要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图画书;要充分利用本地生活和自然资源,遴选、开发、设计一批适宜幼儿的游戏活动,丰富游戏资源,满足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基本需要。严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向幼儿园推销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幼儿园不得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
4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对于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要督促其参加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仍不能取得教师资格的,要限期予以调整。对于不适应科学保教需要,习惯于“小学化”教学,不善于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要通过开展岗位适应性规范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对于家园合作不顺畅,容易被家庭教育“小学化”所绑架的,要结合家园共育试点项目实施,通过开展家园共育方式方法培训等,搭建家园沟通桥梁,增强幼儿园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
5查处小学“非零起点教学”行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小学起始年级教学进度监管,对于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纳入规范办学诚信记录。
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加强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的督促检查,认真落实挂牌责任督学制度,把纠正“小学化”问题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定期督导与报告制度。
省教育厅将进行重点抽查。对办园教学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小学及社会培训机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通报批评或降级降类处理;对问题频发、屡禁不止、社会反映强烈的,实行年检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置专门举报监督电话和信箱,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幼儿园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认清“拔苗助长”危害,纠正“抢跑”心态,为广大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学龄前要学什么?
习惯——养成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这里我们说的习惯侧重于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更是为孩子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生活习惯主要就是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晚上最适合的睡觉时间为八点半到九点。在此期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睡觉的氛围,比如关灯,一般坚持两周左右的时间,孩子也就习惯了这样的生物钟,进而睡眠习惯就可以养成了。
而与此同时父母也应尽量以身作则,在生活的许多细节之处,如合理饮食、健康用餐习惯、正常作息时间等亲身示范,以达更好的培养成效。
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其实可以的
幼儿期的儿童自主意识开始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开始自主做一些决定与行动。自理能力越强的人越能适应新环境,越敢于探索,也越自信。所以,父母可以依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独立性发展特点,创立宽松的环境氛围,让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教孩子自己整理床铺,学会自己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爸妈们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初入小学时面临茫然无措的境地,反倒使宠爱成为甜蜜的负担。
学习——孩子最应该拥有的超能力是“学习”
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学习习惯大致包括注意力的培养、礼仪习惯、阅读和书写习惯等。注意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的,尤其是在学习期间。
但由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性,注意力不可能集中太长时间,这就要求家长尽量以短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去引导孩子。另外,父母可以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模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索的能力,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认读汉字和感受数学、使用数学解决问题,选择图文并茂、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图书,通过讲故事、亲子共读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学习不只是吸收课本的知识,也可以是习得生活相关的技能,优秀的学习能力是孩子往后学习与生活中受益无穷的宝贵财富。
社交——社交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幼儿园是孩子走出家庭后进入的第一个“小社会”,孩子们跟同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即使是在幼儿园学着请求老师的帮助,学着同初识的伙伴打个招呼,第一句“对不起”、第一句“没关系”,都是孩子向社会勇敢地迈出的一小步。
因此,父母应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处理同伴矛盾,学会社会交往技能以及发展友谊。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要注意孩子虽小,但其实内心敏感,要尽量多给予积极正面的回应。同样幼儿时期也是孩子初步了解和熟悉社会规则的阶段,父母正确且必要的引导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孩子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秩序感,责任感,为进入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
是谁
什么是“效能父母”?
开车需要考驾照,工作需要资格证。
可是为人父母,却从来没人教我们该怎么做。
父母1%的改变
将换来孩子%的幸福人生
完成《效能父母》系列课程
做合格父母
1、孩子厌学、叛逆,与父母关系出现问题?
2、孩子青春期,性格突变,父母焦虑?
3、孩子性格过于内向,父母担心?
4、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如何保护孩子心理不受影响?
《效能父母》系列沙龙由许昌市委网信办、许昌报业传媒集团融智传媒和秋霞心理学校联合举办。沙龙活动信息发布在“许昌家长”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白癜风中医诊疗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