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中国医学会眼科分会的最新定义,弱视主要指,在眼球、视通路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情况下,最佳矫正视力达不到和发育期相符的视力值的功能性疾病。例如:2岁的正常视力在0.5左右、4岁在0.8左右、5岁以上1.0。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轻则形成斜视,重则甚至失明。
弱视形成
简单说,弱视就是视觉功能发育受阻的症状表现,就好像当孩子的头上给压了个重重的大杠铃后,杠铃的重量大于孩子能承受的重量:
(1)首先,大杠铃的重量抑制了孩子正常的视觉功能发育,导致矫正视力低下;
(2)其次,视觉功能发育受抑制,又同时导致眼球运动、屈光系统等外周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形成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弱视。
弱视分类
除了矫正视力低下外,弱视患者还往往伴有其它不同类型的症状。因此,弱视主要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斜视性弱视
发生在单眼,患儿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常见于四岁以下发病的单眼恒定性斜视患儿,其由于大脑皮质主动抑制斜眼的视觉冲动,长期抑制形成弱视,视觉抑制和弱视只是量的差别,一般为斜眼注射时可以解除抑制,而弱视则为持续性视力减退。斜视发生的年龄越早,产生的抑制越快,弱视的程度越深。
2.屈光参差性弱视
因两眼不同视,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清晰度不同,屈光度较高的一眼黄斑部成像大而模糊,引起两眼融合反射刺激不足,不能形成双眼单视,从而产生被动性抑制,两眼屈光相并度以上者,屈光度较高常形成弱视和斜视。以至被动性和主动性抑制同时存在。弱视的深度不一定与屈光参差的度数有关,但与注视性质有关,旁中央注视者弱视程度较深,这类弱视的性质和斜视性弱视相似,是功能性的和可逆的。临床上有时也不易区分弱视是原发于屈光参差,还是继发于斜视,此型如能早期发现,及时配戴眼镜,可以预防。
3.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为双眼性,发生在高度近视、近视及散光而未戴矫正眼镜的儿童或成年人,多数近视在度以上,远视在度以上,散光≥度或兼有散光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并无双眼物像融合机能障碍,故不引起黄斑功能性抑制,若及时配戴适当的眼镜,视力可逐渐提高。
4.废用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儿期,由于上睑下垂,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或因眼睑手术后遮盖时间太长等原因,使光刺激不能进入眼球,妨碍或阻断黄斑接受形觉刺激,因而产生了弱视,故又称遮断视觉刺激性弱视。
5.先天性弱视或器质性弱视
由于出生时黄斑出血,导致锥细胞排列不规则,在婴儿出生后双眼形成以前发生,因而预后不好。有些虽然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能查出明显的病变,目前仍认为属器质性病变,因现有检查方法不能发现,此型为恒定性弱视,治疗无效。
弱视程度
按程度轻重可将弱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
1、轻度弱视:视力0.8~0.6。
2、中度弱视:视力0.5~0.2。
3、重度弱视:视力低于或等于0.1。
弱视危害
由于弱视病发机制和大脑功能存在紧密联系,使得绝大多数家长,甚至包括很多眼科医生在内,认为弱视只是一种眼疾。但事实上,多项视觉电生理研究证实,弱视的本质是一种大脑视觉功能损伤性疾病。
我们知道,视觉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1)视器官、视通路等外周系统,负责从外界获取视觉信息;(2)大脑枕叶皮层等视觉中枢系统,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1)近视眼的视力问题来自于屈光系统异常,但视觉功能正常。近视患者可以通过验光矫正到正常视力,不影响其参与对视力有要求的工作。
(2)由于弱视的病变位置和大脑视中枢损伤有关,导致视觉功能低下。弱视患儿的视力无法通过验光矫正到正常值。长大后,弱视患者无法从事对视力有要求的职业,例如:工程设计、外科手术、机械加工、美工绘画等专业。
另外,弱视造成的行动不便、眼球运动异常或者斜视等还会给儿童造成自卑、自闭等心理,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的心理健康,家长对此不可轻视。
弱视治疗
弱视患者即使佩戴了合适度数的眼镜,弱视眼的视力依然比另一只眼差,(但比在没有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前清楚了很多),这正是弱视眼的定义和特徵。不过这只是暂时性的,一般需要佩戴了合适度数的眼镜6个月或以上的时间,弱视眼的视力才会有改善。
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获得好的结果,但常因发现太晚而影响疗效。
一、遮盖疗法
常规遮盖及交替遮盖并可做一些精细工作,如穿珠子、穿针、刻剪纸和描画等。本方法主要用于中心注视性弱视,对旁中心注视性弱视也有良好的效果;
二、视刺激器疗法(CAM疗法)
视刺激器是一种新型弱视治疗仪,中心注视性弱视疗效好,旁中心注视弱视疗效差。
三、红色滤光胶片疗法
四、后像疗法
本疗法只适用于旁中心注视性弱视;
五、三棱镜疗法:
本法只适用于旁中心注视弱视眼。
六、压抑疗法:
①抑制健眼看近;
②抑制健眼看远;
③抑制健眼看近及看远;
④交替抑制。
食疗方法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挑食。
2.要注意引多吃些粗粮(如玉米面、小米等),以增加必要的维生素供给。
3.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限制过多糖类的摄入,以促进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发育。
4.不吃蒸煮过头的蛋白质类食物。
5.根据孩子营养状况,必要时补给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鱼肝油等)和矿物质(如锌、铁、钙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