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行政审批事项减至不足百项,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清理涉企收费项目30余项,年降费额余万元,为市场主体减负担;临时身份证当天可取,不动产登记联合办公快捷取件,为群众办事增便利……许昌市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为衡量标准,使“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更加健全,“服”的体系更加完善,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了充分释放。
“深化‘放管服’改革,要以‘便民利企、提速增效’为目的,最终实现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许昌市委书记武国定说,在你追我赶的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许昌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着力构建优良营商环境,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投资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
1
简政放权做“减法”——
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7月13日上午,在“许昌市民之家”工商窗口,许昌市佳得装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海明领到了企盼已久的“多证合一”的营业执照。
“本来已经做好了多跑几趟、等个十天半月的思想准备,没想到10多分钟填完表格,几天时间就领到了证照。”赵海明有些出乎意料。他几年前办企业注册登记时,跑完工商跑质监、跑完质监跑税务,表格一次一次填,和如今的便捷高效反差相当大。
“以前办完手续至少需要30天。现在,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不到5个工作日便可办结,像名称核准这样的事项一般会当即办结。”许昌市工商局行政审批科科长王悦民说。
7月17日,在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的河南力旋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正开足马力加快生产。他们生产的新能源动力锂电池,一次充电续航里程超过公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到准备登记材料,工商部门提前介入,全程提供指导服务,使企业在一天内完成了注册登记。不仅是公司注册,在项目签约、生产建设等很多方面,我们都可以‘轻装’前行。”河南力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立感慨,“力旋股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高效的审批服务,良好的政务环境。”
像力旋股份“落地生根”一样,许昌市实行并联审批、项目代办等简化审批流程的一系列举措,已为许昌电梯产业园、森源新能源汽车园等重大项目提供直通车服务余次。优良的软环境,使一个个重点企业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善政必简。许昌市通过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仅保留行政许可事项98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是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辖市;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去年以来通过在线审批业务平台,在线办理业务项;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去年以来,全市核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7.1万份……
“简政放权不仅仅是减少审批,更是‘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是政府治理方式革故鼎新的跨越。”许昌市市长胡五岳说,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涉及群众和企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真正在“放”上下更大功夫。
该放的要放到位。许昌市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加快推进“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改革实施方案》等7个配套文件,全面整合、优化涉企证照事项,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成本,打造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立足于“减”,许昌市全面清理名目繁多的各种行业准入证、上岗证,不合理的坚决取消;全面清理和规范各类认证、评估等中介服务,切实解决评审评估事项多、费用高等问题……
行政审批“瘦下来”,创业热情“涨上去”。今年前6个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同比增长11.64%,新增注册资本.4亿元、同比增长33.33%,实现了质与量“双提升”。
年11月14日,是许昌市行政服务中心搬至“许昌市民之家”试运行启用的日子,“许昌市民之家”各个窗口前不少市民前来办理业务
7月24日,一位市民前往“许昌市民之家”办理事务
2
加强监管做“加法”——
规范市场监管新机制
得益于良好的政务环境和高效的政务服务,许昌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省辖市”;在年度《河南省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中,许昌经济发展环境指数、行政环境指数、法制环境指数均居全省第1位。
纵向审视,许昌的“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城市的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跳出许昌看许昌”,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一些领域“放不下”“管不好”“服不优”,部门扯皮、群众办事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在新一轮的“放管服”改革中彻底解决。
不仅如此,随着各地税收和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逐渐规范,吸引外来投资正在从靠税收优惠向靠优良环境转变。搞好“放管服”改革,提高审批效能和服务质量,将为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打好‘放管服’攻坚战,政府必须始终扮演好改革开放推动者的角色,增强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能力。”许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石迎军说,政府要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守护员”,真正把监管落到实处。
实施公正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许昌市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市直26个执法部门共梳理公布项随机抽查事项,并在全市推广实施。同时,通过推行企业信用信息化建设、建立联合奖惩机制等措施,实现以事前审批为主的管理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对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进综合监管,提高行政效能。许昌市统筹城管、住建、规划等部门执法力量,成立城市综合执法局,对重复监管、多头执法、标准不一的管理事项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基层监管领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综合行政执法“全覆盖”。
探索创新监管,提升管理水平。许昌市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理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促进监管全程信息化、智能化;以“包容心态”,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特点的监管方式,促进新经济健康发展。
“简政不是减责,放权不能放任。”许昌学院经管学院张明德教授认为,许昌市做好加强监管的“加法”,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方面,监管不能缺位,要把该管的事切实管住管好,让市场主体在自主决策的同时,健康有序发展,只有管得好、管到位,才能放得更开、减得更多;另一方面,监管要有重点,要把着力点转到加强公共服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等方面,最终实现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府管理。
7月24日,许昌市国税局的工作人员在“许昌市民之家”“国税”服务窗口为群众办理业务,确保群众不跑“第二趟”
3
优化服务做“乘法”——
构建政务服务新环境
“我上午去办临时身份证,下午就拿到了,不耽误晚上登机。”7月13日,家住许昌市文化路的李明明女士拿到办好的临时身份证时,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
当天上午,订好机票、准备去深圳与客户洽谈生意的李明明,突然发现身份证不见了。急得团团转的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补办证件,没想到,只用几个小时就拿到了临时身份证。
以往,群众办理临时身份证需要先到派出所采集指纹,然后到许昌市民之家公安窗口提出申请,最终拿到证件需要跑好几趟,耗时大概3天。现在,“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跑路”,群众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户籍室采集照片和指纹后,有关数据会自动传输至许昌市民之家公安窗口,民警根据传输数据直接制证,办证时间大大缩短。魏都区、建安区的群众不仅可以跨区办理临时身份证,还可以就近选择取证点。
7月17日上午,在许昌市民之家四楼的不动产登记窗口,秩序井然,根本不见排“长队”现象。“原来在手续齐备的情况下,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一个工作日就能办好。”许昌市民之家不动产登记窗口负责人秦娜说,他们推行商品房交易与不动产登记联合办公,增设了咨询、预审窗口,实行“一站式”办理,简化了程序,提升了办事效率。
对于许昌百姓来说,更大的改革红利还在后头——按照许昌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动员会确定的目标,到今年年底,所有经审核公布的事项要全部实现“三个一”的目标,即“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
“只进一个门”,就是要全面推进行政权力进驻市民之家,做到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市民之家集中,保障进驻市民之家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确保一般性审批事项都能在窗口受理后直接办结,实现按时办结率%。
“只找一个人”,就是群众到市民之家办一件事只到一个窗口就行,不再让群众在几个窗口反复排队。为做到这一点,许昌市将加紧深化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
为实现群众办事“只跑一次腿”,许昌市要求各具有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部门,都要编制事项清单、流程图,并通过部门网站、宣传手册、办事指南等形式向社会公开,使群众对办理事项的要求、流程和材料一目了然。同时将更多事项由“承诺件”变为“即办件”,倒逼政府各部门改革。对申报材料齐全,但需要多科(室)会审或者多部门联合审批的事项,审批窗口留下群众和企业的联系方式,待审批业务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后,通过快递的形式寄出,确保群众不跑“第二趟”。
按照许昌市确定的“时间表”,到今年10月底以前,全市分三批对外公布实施清单,年底全部实现“三个一”目标,努力把许昌打造成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挺立潮头的许昌人,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主动作为的担当,克难攻坚的干劲,朝着手续最简、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奋力前行!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董学彦王烜
图片:牛原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