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发现儿童喜欢靠近看电视、眼球震颤、歪头看物、看东西眯着眼等现象,应引起重视,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期间,因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者。临床上这样规定,视力检查时,其远视力低于0.8,同时没有其他器质性病变,即眼部没有其它异常,比如眼部炎症或者其他病兆,我们称这种视力为弱视。
弱视按程度分为3种:1.轻度弱视,矫正视力在0.8-0.6;
2.中度弱视,矫正视力在0.5-0.2;
3.重度弱视,矫正视力在0.1以下。
弱视从病征来分又有这样几种类型: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弱视形成的原因
1.眼部疾病所致,比如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宝宝。
2.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家长就曾经是弱视。
3.后天因素引起,不良的用眼习惯、营养失衡、环境污染都可能构成弱视的因素。
如何发现弱视?
1.去医院眼科作正规视力检查
只从小宝宝看东西是否正常这个侧面不太容易发现他的视力异常情况。因为他们看的书大多以图为主,而且三四岁的宝宝并没有正规看黑板学习的机会,有的宝宝0.4的视力,正常玩都没事,即使当小宝宝看东西出现问题时也多半不会说清楚。另外,有的小宝宝一只眼睛视力不好,但是另一只眼睛视力很好时,他会潜意识地使用那只好视力的眼睛,这样表面看上去他的视力似乎并没有异常,所以宝宝的视力是否正常只凭家长的眼睛直观观察并不是都可以发现的,发现弱视的最好途径应该是去眼科作检查。
4岁的宝宝已经能够明白视力表中的“山”所表达的意思了,所以医院看看“山”。其实,现在再小一些的宝宝也可以懂“山”字的上下左右,医生建议只要可以看懂这个“山”字的宝宝,医院去检查视力,因为视力问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完全可以让宝宝在6-8岁的时候视力恢复到正常,过了治疗的最佳年龄就会影响宝宝今后的视力恢复。
另外,4岁以上儿童绝大多数能配合检查视力,因此儿童应定期检查视力,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应该每隔半年检查一次。如发现视力低于0.8-0.9或双眼视力不一样,相差两行以上,则应及时请眼科医生检查。
2.观察宝宝平时表现
有了弱视问题的宝宝,也会有一些很特别的表现。若发现儿童喜欢靠近看电视、眼球震颤、歪头看物、看东西眯着眼等现象,应引起重视,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
3.检查新方法——给宝宝的眼睛拍照
随着科技发展,美国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照相机——瞬息图像筛分仪(MTI),只要对准幼儿的瞳孔拍一张照片,然后根据瞳孔的影像即能判断分析出5大方面的问题:宝宝有无上睑下垂;有无远视、近视和散光;有无屈光参差;有无斜视;有无白内障等。
拍摄过程只需几秒钟,还有音乐吸引儿童注意,该检查对儿童无损伤、无须语言交流、无须散瞳,确为一种安全快速的儿童眼病筛查方法。医生可以对检测中发现有眼病的宝宝,进行进一步检查(验光看眼底)确诊后积极予以治疗。只要发现早、治疗早、持之以恒,弱视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弱视治疗进行时
宝宝的双眼视发育一般在6-8岁基本趋于完善,所以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是学龄前期。
弱视治疗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提高视力,二是恢复双眼视功能。由于儿童时期眼球不断发育,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要定期进行屈光检查,并给弱视患儿佩戴合适的矫正镜。检查时间一般为半年或1年。
弱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配镜:配戴眼镜的目的是使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图像,给视觉功能发育一种良好的刺激,为提高视力创造基础。
2.遮盖:一侧视力极差时,一定要把视力好的眼睛盖上,强迫弱视眼多用。遮盖需要制作一个眼罩,家长可用黑布将眼镜片挡住,盖得越严越好,最好在里面加上一层红布,这样遮盖效果就更好了,遮盖时间应在医生指导下确定。
3.压抑疗法:适用于一些年龄偏大且不愿遮盖的患儿,通过散瞳和配戴眼镜,达到保证弱视眼看物体比视力好的一侧眼睛更清楚的效果,促进弱视眼视力提高。
4.功能训练:让患儿用弱视的眼睛多做精细工作,从而提高视力,家长可以根据患儿年龄、视力情况,选择如描画、穿珠子、剪纸、绣花、穿针等不同方式加以训练。
5.弱视治疗仪治疗:采用弱视治疗仪治疗可缩短病程,特别适用于一些中度和深度弱视患儿,临床上一般常用红光闪烁仪、光刷治疗仪、视觉生理刺激仪等。
6.药物治疗:一些弱视散瞳剂等眼液可缓解眼内肌的疲劳,促进视力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