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许昌新闻
许昌政务
许昌旅游
许昌经济
许昌百科
许昌生活

大美许昌许昌,原来你有一条这么有味

每一条古街都是一段凝固的历史。

一座城市的最初,都是从一条街道开始。

街道,在岁月里由短慢慢变长,由窄变宽;在时间的冲刷下,街道,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老街,老街变成了古街,古街就成了今天的历史文化……

龙门坊

新建北城门

记者慕名走进襄城县明清古街采访,触摸那段隐藏在古街巷、老店铺与红石板路里的历史,仿佛穿越千年的时空,走进了古诗词的意境之中。古色古香,古朴典雅,曲径通幽,老街上的一砖一瓦一牌匾,无不沉淀着古老的历史,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彰显着深邃厚重的明清古韵……

古老的拴马桩

相传黄帝率领七圣游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问路于童子,这大概是有关襄城最早的传说。远在春秋时期,襄城县称汜邑、汜城。公元前年,楚灵王在汜之西北筑新城,周襄王避难曾居汜,故名襄城。秦统一六国后,设襄城县,属颍川郡。自唐贞观元年(年)改属许州,后历代相沿。

古街酒吧

古街上的四合院

明清古街位于襄城县城的西北部,又称“南北大街”,是襄城在明清时期“南通荆襄,北达京洛”的辉煌写照。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该街全长2.5公里,宽8米,现存明清建筑的沿街店铺有多间,大多位于大十字街南北各米与小十字街南北各米的路段。青砖黛瓦,红柱前檐,硬山挑脊,鸟兽饰沿,安扣板房门。如今还有不少古老的作坊、上百年的店铺仍在经营。

古街道依势蜿蜒,街巷幽静朴素,虽历经百年风雨,仍保持着古朴的明清原貌和历史本色。古街上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院中设天井,木梯回廊,大厅构思巧妙,外观古朴典雅,且冬暖夏凉,是诸多明清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华灯齐放

特色小吃

贾秀云老人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坐在自家的老屋前惯看古街人来人往,见证着古街的变迁。经交谈得知,老人今年88岁,四世同堂。贾秀云老人告诉记者,她在18岁时嫁到这里,当时,古街还很繁华,在2.5公里长的街道上矗立着5个牌坊,高大气派,红石板路上整日车水马龙;街道两侧的门店卖日杂用品的、卖小吃的、卖烟的、卖布的、卖洋货的啥都有。在日本鬼子入侵之前,牌坊相继被国民党部队和当时的有关部门拆掉了,说是修桥、修路用。新中国成立后,大街上仍是红石板路,马路两侧的老屋鳞次栉比,只是在“文革”后老屋陆续少了,但临街的老屋基本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一直到今天。

传统名吃

古街唱晚

去年4月,为了进一步拉高标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开发旅游资源,留住襄城的历史根脉,推动经济再上新台阶,经襄城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计划总投资17亿元,在加快修复古城重点片区的同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着手对明清古街进行提升改造,加大修缮保护力度,恢复古街明清时期原始风貌。首期投资多万元保护修缮的多米古街道,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目前已经完工。记者在古街看到,一期工程保持着古街道的历史遗存和原物,重点突出了北城门、牌坊、沿街店铺的门窗、阁楼、四合院、拴马桩、红石地板等整体风貌的修缮与保护,修旧如旧,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与历史价值。据该项工程负责人介绍,明清古街升级改造项目将在2-3年内完工。届时,这条古街将成为一条集襄城地方特产、文化体验、古玩字画、风味小吃、主题餐厅、创意零售、特色服饰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商业步行街,并将进一步提升襄城县文化品位,突出历史文化元素,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古街徜徉

古街上的老店铺

“以前出去旅游,看到别的地方有这种古街,就特别羡慕。现在咱们襄城的古街也修缮一新了,而且一点儿也不比他们的差。”北大街党支部书记李晓燕激动地告诉记者,“古街的变化太大了,越来越漂亮了。政府不仅把古迹保存了下来,而且在此基础上还修缮了很多古建筑,这也可以说是留住了襄城的历史,留住了襄城县人的根,留住了古街的魂!”

千百年来的风霜雪雨给襄城县这片古老的土地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明清古街就是承载襄城县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今天,我们走进襄城县明清古街,感受明韵清影,就像走进一段凝固的历史,璀璨而深沉……

内容来源:许昌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科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changzx.com/xcly/330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