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许昌新闻
许昌政务
许昌旅游
许昌经济
许昌百科
许昌生活

晨报社区中立交胖东来大众服饰对面,在

社区名称:榆柳社区

隶属单位:魏都区西大街道办事处

党支部书记:李焕景

分包社区干部:西大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硕

基本情况:

榆柳社区是西大街道办事处人口最多的社区,辖区有企事业单位8个、沿街门店个。得福包子、道口烧鸡、姐妹裁缝、金地彩扩等老门店仍在营业。

时下,榆柳社区辖区内,曹魏古城22号地魏源广场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该项目位于劳动路以西、西大街以南、西护城河以东,由8栋多层建筑组成,建成后将集商业、旅游、文化于一体,包含特色餐饮、创意生活、精品酒店、文化休闲等业态。它的定位是曹魏古城“一轴两翼两环四区”的“西翼”,与环护城河滨水风情带东西呼应。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许昌又一处地标性建筑。

榆柳街曾叫庙西街

因栽种榆树和柳树得名

今年74岁的胡淑梅曾任榆柳社区党支部书记,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仍然关心着社区的发展。

她告诉记者,以前,榆柳街因位于城隍庙之西,被称作庙西街。清末,街中相对长着一棵大榆树和一棵大柳树。后来,两侧榆柳成行,街道改名榆柳街。

榆柳街街景

6月22日,记者在榆柳街看到两侧的大榆树和大柳树枝叶茂密,人在树下行走会感觉到一丝凉爽。榆柳街是市区唯一一条行道树以榆树、柳树为主的街道。

胡淑梅小时候,榆柳街是一条小土路,而且路面狭窄。榆柳街辖区内有魏都区委、区政府办公所在地,还有市房管局、市文化宫、人民电影院,魏都区广播电台和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区文化局等“八大局”。

榆柳街居委会诊所现为乔保华诊所,历史也有30余年了。

20世纪80年代,榆柳街居委会位于井园街(现市场后街西段)。当时,居委会可以搞经营。榆柳街居委会从周口请来厨师,开了一家饭店,主营胡辣汤、肉盒、油条、炝锅面等。因地理位置好,该饭店经营了10多年,生意一直十分红火。同时,榆柳街居委会开办有裁缝店、诊所以及糖烟酒商店。

“前几年,市委、市政府对老城区进行改造,榆柳街以西拆迁后由房地产开发商建了小区,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对榆柳街进行了加宽。”胡淑梅说。

兄弟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开包子馆

得福包子走过30年

在市民的记忆里,位于原市文化宫对面的一家包子馆因小笼包皮薄、汤鲜、味美深受大家喜爱——得福包子。

当日,记者来到得福包子,通过一楼大厅乘电梯上三楼,见到了老板王付安。王付安介绍,20世纪80年代,他的母亲、哥、嫂都在许昌饮食公司厨师培训班工作。下岗后,他们在人民路西段路北魏都区人武部一楼租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开始卖大肉馅儿的小笼包。

得福包子馆

“我三哥叫得安,我叫付安,我们就从名字中各取一字开包子馆。得福,寓意得口彩、享口福。”王付安说,他们的包子馆一开业就有好多市民排队买包子。开业前三天,包子一笼卖0.85元,三天后一笼卖一元。

经过十余年的经营,得福包子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年,为适应市场的需求,王付安把包子馆迁到劳动路市文化宫对面,又推出羊肉汤包、虾仁儿汤包、三鲜汤包、蟹黄汤包等10多个品种的汤包。

得福包子,吃时蘸香醋、辣椒油入口,以灌汤充盈、软嫩鲜香、劲道适口为特色,老少皆宜,远近闻名。

得福包子

年,得福包子被许昌市餐饮协会评为许昌名吃;年,被河南省餐饮协会评为中原名优小吃。

近年来,得福包子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在楼上增加了包间,成为市民宴请外来宾朋,品尝本地特色小吃的好去处。

如今,得福包子紧跟时代步伐,加入了美团销售和云支付等销售和支付模式。“随着曹魏古城的建设,得福包子会保持小笼包的特色,越做越好。”王付安说。

83岁老党员冯运富

义务清理小广告、打扫卫生

祖籍信阳的许昌人

冯运富在清理小广告。

今年83岁的冯运富是西大街道办事处榆柳社区的一名有56年党龄的老党员。冯运富祖籍信阳市固始县,19岁参加工作,21岁成为一名军人,在沈阳军区服役11年后,转业分配到许昌。冯运富说:“我现在也算地道的许昌人了。年,我来许昌后就在许昌市二内燃机厂当工人。这几十年我就年回过老家一次,对我来说许昌就是我的家。”年,冯运富在部队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此,党的纪律、党员的职责成为他始终践行的准则。

清理小广告、打扫社区卫生,维护许昌美

随着年榆柳社区成立,冯运富住进榆柳社区煤场街13号院,做起了社区活动工作。“这么多年来,社区扫雪、铲雪、打扫庭院等义务劳动中都没有少过他的身影。”榆柳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焕景说。

四季不间断

年,许昌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看到满大街贴的小广告,冯运富决定做点儿什么。他自己掏钱买了刷子、小铲子、小桶、墙体涂料,开始了清理社区各个庭院的义务活动。无论刮风下雨,他都按时忙活在各个庭院,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夏天,社区庭院的卫生防护是件大事情。每年这个时候,冯运富每天到社区领取防蚊虫的药物,在社区各个庭院角落、下水道和公厕处都洒上。

说起自己做过的这些事,冯运富笑着说:“我很支持创建工作,许昌是我的家,它的美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维护。我不仅是老百姓,还是一名党员,能做的事情还是应该带头做。再说,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好,我也希望自己做点儿什么回报社会。”

照顾残疾孙子,生活乐观知足

老伴儿去世多年,83岁的冯运富如今跟儿子、孙子生活在一起。孙子从小就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冯运富照顾。孙子的低保金加上冯运富的养老金,是他们每个月所有的收入。

老人已与小广告战斗了十多年了,我们要接过这一棒。

“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这些年,虽然生活没有那么富足,但我得到很多帮助。每逢过年、过节,社区主任都给我们送些米、面、油。无论是低保金还是养老金,党的这些政策也能让我们生活下去。”冯运富说。

聊起许昌的变化,冯运富说:“虽然我没有太多文化,但我很支持城市发展。不管是现在的曹魏古城改造,还是以前的‘创文’‘创卫’工作,我相信这些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使许昌越来越美。”

听到别人都夸他是“雷锋”,冯运富直说不敢当:“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做的这些都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我只要活一天,就想多为党和国家作一点儿贡献。”

照顾养母时突犯病

大嫂全力以赴来接力

回报养育之恩

张秀云(中)、二儿子张春志(左)、大儿媳黄爱玲(右)在一起合影。

在榆柳社区,说起孝敬尊长,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张秀云一家。住在榆柳社区铁东街的张秀云今年95岁,目前生活主要由二儿子张春志和大儿媳黄爱玲照顾。

张秀云和老伴儿不能生育,60年前抱养了两个儿子,取名张春亭和张春志。一晃几十年过去,老伴儿去世,张秀云的年龄也大了,日常起居生活由二儿子、大儿媳照料。

“虽说自己是抱养的,但养父母拿我们当亲儿子。小时候家里有点儿好吃的,他们都给我们留着。我们上学,他们也省吃俭用地供应。现在母亲老了,也该我们好好孝敬她了。”张春志说。

给老人端吃端喝

张春亭是长子,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在弟弟张春志和媳妇黄爱玲肩上。老人年龄大了,吃喝拉撒哪一样都离不开人,端吃端喝、端屎倒尿都得有人伺候着。

和张春志聊起照顾老人那些事儿,他搔搔后脑勺,都不知从何说起。上次老太太住院,他不仅给老人擦洗身子、换洗衣物、端屎倒尿,还变着花样做吃的,床前床后一寸不离地陪着老人。张春志说:“那段时间,医院两头儿跑,确实比较累。有一天,医院刚给俺妈擦洗完身子,腰椎间盘突出症就犯了。我当时不能动了,只好由大嫂接着照顾老人。”

这些年,老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也不能总是待在家里,张春志天天搀着老母亲四处遛弯儿散心。

“我的腰没病的时候,还能背着俺妈到附近转转,现在也就只能寸步不离地搀扶着她。”张春志说。

只要全家人平平安安就好

今年63岁的黄爱玲,负责照顾婆婆和自己83岁老母亲的日常生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虽然俺老公是抱养的,但大家一起生活这么多年的感情总是真的。我们作为晚辈,应该照顾好母亲,给母亲养老送终。虽然俺老公长年在外打工,但我在家一定要把老人伺候好。”黄爱玲笑着说。

今年春节期间,老人突然病危,医生说熬不到春节后,但是张春志和黄爱玲不放弃。两人带着老人不停地看医生,悉心伺候。最终,老人缓过来了,现在能下床走路了。“俺老公在外打工也辛苦,这事儿我当时没给他说,主要是怕他担心。好在老人现在身体慢慢恢复过来了,我就放心了!”黄爱玲说。

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就是黄爱玲的工作。她不仅要照顾婆婆,还要照顾自己的母亲,天天两头儿跑。她说:“照顾老人累点儿没有什么,只要全家人平平安安就好!”

详见今日《许昌晨报》8、9版

许昌晨报记者黄增瑞杨佳倩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须注明来源:许昌晨报







































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白癜风的治愈率高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changzx.com/xcjj/34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