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相信,你不点我看看是啥?!
气象观测员英四海正在观测气象要素。许昌晨报记者肖涛摄
7月17日是农历“入伏”第一天。当日8时,气温就已经飙升至30℃。今年夏天,怎么感觉比往年热?这样的高温天气将持续到什么时候?为何我们感觉到的温度比气象局预报的温度高?许昌历史上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关于“高温”,大家应该有说不完的话题。7月17日,记者走访了市气象部门,听气象预报员、监测工程师说高温那些事。
入伏当日最高气温为36.2℃
这两天,许昌就像《答案》这首歌中写的一样:蓝天白云晴空万里。这样的美景,很多人将其“收藏”进了 在“颜值”和“炎值”同时在线的情况下,昨天的许昌只能让人吐槽:热!热!热!早上7时,气温就达到了28℃;8时,气温为30℃;14时18分,市区气温飙升至36.2℃。
“因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今年入夏以来,我市天气晴好,气温呈偏高趋势。7月16日,市区最高气温达到36.8℃,而部分观测点,例如蒋李集为39.1℃、天合为38.7℃、苏桥为38.6℃。”市气象台预报员吴迪表示,今年“入伏”首日的气温略高于往年,但在正常范围内。不过,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7月17日至23日,我市将持续高温闷热天气,预计最低气温在27℃左右,最高气温为37℃至39℃。尤其是7月21日,最高气温预计为38℃至39℃。下周,随着副热带高压东退,我市高温天气会略有缓解。
“烧烤模式”持续出现,降雨越来越受市民期盼。不过,有一种新现象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我市的局部地区降雨似乎变得越来越有个性,不仅范围越来越小,而且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隔道雨”也越来越多。
我不相信,你不点我看看是啥?!
7月15日15时、16时,市区西部乌云密布,降有零星小雨,但东城区阳光普照。“副热带高压外围天气复杂,午后或傍晚容易出现局地热对流天气,造成局部地区有短时雷阵雨。”吴迪解释。
自动化监测气象要素
气象观测员英四海正在观测气象要素。许昌晨报记者肖涛摄
7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东城区邓庄乡圈李村的许昌国家基本气象站,当日值班的气象观测员英四海正紧盯着办公桌上的电脑屏幕。记者看到,英四海操作的系统是一个气象信息自动监控系统,其中包含了“基本要素”“常规数据”“辐射数据”“系统状态”四项。其中,在“基本要素”一栏,不同颜色的数字显示着当前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等。
“我们24小时值班,时刻监测天气变化。不过,现在绝大多数仪器已经自动化,像气压、气温、湿度、风力等气象要素,通过地下的传感器采集、传输,数据能在电脑上自动显示。”英四海说。
最近的天气预报,最高温度不高,但为什么依旧感觉酷暑难耐?对于很多市民的这个疑问,英四海表示,气象部门监测到的气温数据是观测场内离地1.5米处的百叶箱内的气温。另外,由于市区有城市热岛效应,导致人们感受到气温较高。
此外,大家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体感温度(或叫感觉温度、舒适度)是指人体感觉到的环境温度高低,是人通过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感受,会受到温度、湿度、风和太阳辐射等的影响。
许昌热过“火炉”城市
“我上周去南京出差,感觉咱许昌比南京热多了。咱许昌现在也是‘火炉城市’?”市民王女士说。
“重庆、南京、武汉传统三大‘火炉’的说法,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盛行,并被写进了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王东平表示,当时提出的“火炉城市”,并没有气象数据支撑,只是一种民间流传。
王东平表示,传统意义上的“火炉城市”是指长江流域的大型城市。“南京、武汉和重庆夜间散热困难,人们睡觉痛苦。作为长江流域最大的3座港口城市,这里的炎热体验被船工、商人传向五湖四海,因此‘火炉’之名久矣。”王东平表示,判断一个城市是否炎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火炉城市’增多,是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结果。”王东平表示,相比其他“火炉城市”,如重庆、福州、南昌等,许昌的夏天并没有非常热。许昌历史上的最高气温为极端最高气温41.9℃,出现在年7月19日。不过,和往年相比,现在许昌异常天气出现的次数、强度都有所增加。
市民王女士的感觉也没有错。王东平介绍,今年,由于副热带高压偏北,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将比南方热,所以许昌比南京等南方城市热属于正常。
来源:许昌晨报
精彩推荐这里有一份许昌论坛认证过的网络兼职,轻松赚零花!
咱许昌出现了“空中城管”,最高能飞米,为解决这些城市病…
本周起,许昌这些区域要停电,看看有没有你家?
许昌公交新开一条“穿越”公交,看看走不走你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