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并不只存在于阳春白雪之中。一个人只要怀有一颗诗心,即使在日常生活、家长里短,甚至柴米油盐中,也能觅得诗意。在唐代,就有这样一位很接地气、以乐府诗创作著称的诗人。此人名叫王建,在乐府诗的创作成就与影响方面,与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张籍难分上下,被世人并称为“张王乐府”。
乐府,原为中国古代一种属于民歌范畴的音乐形式,有歌词有曲谱。汉魏六朝时期,乐府很是兴盛,佳作迭出。比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到了唐代,古乐府的曲谱虽然失传,但歌词却演变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言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王建,乃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人氏。《唐才子传》称,王建于大历十年(年)进士及第。据有关史料分析,王建此时只有七八岁,断无可能金榜题名。王建获得过进士身份,则是基本无疑的事情。但除《唐才子传》外,史籍均无关于王建进士及第年份的记载,此事姑且存疑。
王建出身寒门,家中穷困潦倒,“终日忧衣食”。为了谋生糊口,王建年纪不大就四处漂泊,吃了不少苦头。在艰难讨生活的同时,王建没有忘记读书学习。二十岁左右的时候,王建与张籍相识,两人一道拜师求学,切磋诗艺,结下了比较深厚的友谊。
虽然不能确定王建何时进士及第,但他获得进士身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官可做,却是可以确定的事情。“白发初为吏”,王建在自己的诗中曾这样写道。都是两鬓斑白的中年人,甚至都快摸到老年的门槛了,才被任命了个微不足道的芝麻官儿,可见其仕途颇为不顺。其间,王建还长时间随军出征塞外,“从军走马十三年”,出了不少苦,也长了不少见识。
在从政生涯之中,因为王建做过陕州司马,故而人称“王司马”。有些资料称,王建曾任光州刺史,在任上还与贾岛多有交往,两人还互有诗作相赠。这种说法,估计是与唐代另一个王建弄混了。《唐才子传》中所说的王建金榜题名时间,大约也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作为有一定知名度和创作成就的诗人,王建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其中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