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18市中,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城市,它身居于河南中部,曾是河南省的金疙瘩,全市面积很小,在17个地级市中,它倒数第二,他便是全国首个食品名城——漯河。
漯河,河南中部地级市,全市共辖三区两县,分别为,郾城区,召陵区,源汇区和舞阳县,临颍县。漯河的地理面积很小,只有平方千米,在河南省地级市中地理面积排名倒数第二,漯河虽小却在改革开放中大放异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漯河还只是一个县,归属于许昌管辖,之后受中央决策影响,将漯河由县升为地级市,从许昌拆分出来,在当时漯河曾一度被中央看中,作为河南重要的发展支点,在年时,国务院就曾将河南郑州和河南漯河作为全国经济改革的试点城市。
之后,漯河在中央的重视之下,也被省里给予着厚望,漯河从许昌拆分之初,便标志着它不平凡的的命运,中央指定的经济试点城市可不是空口白话,省里也是给漯河有一定任务的,当时郑州已经是省会,经济上开山破斧干显然不现实,于是漯河就成了河南经济起航的探路者,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改革建特区的暖风迅速的吹回到了内地,漯河也开始了大力发展经济特区的新篇章。
当时漯河提出的口号便是“苦战三五载,漯河变珠海”,漯河日报也变成了内陆特区报,就这样全国首个内陆特区就此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小漯河成了大天地,一时间漯河企业云集,经济十分活跃,漯河特区成功的建立起来了,漯河首任市委书记王有杰因办特区有功,也被直接提到郑州市成为了郑州市委书记,希望将漯河改革的经验用在郑州的经济发展上。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贪污腐败现象突出,作为漯河市第一任书记王有杰之后便被查出有严重的贪污行为,接连着漯河第二任书记,第三任书记接连落马,漯河阵痛,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也导致了内陆特区的道路结束。受此信任危机影响,省委取消了漯河为内陆经济特区,首个也是全国惟一一个内陆特区宣告结束。曾被称为内陆小香港的漯河,命运也发生了改写。内陆特区失败后,漯河在食品行业却越走越深,从南街村,到双汇,再到卫龙,一个个漯河食品走进了全国人民的餐桌和孩子们的课桌上。
漯河下辖的临颍县也成为了休闲食品之都,而漯河市也是全国第一个被冠名为中国食品名城的城市。在漯河市内几乎每一样食品你都可以吃到本市产的,不管是饮料,零食还是到冷鲜肉,这里的食品类几乎应有尽有,一包辣条能红遍国内外的相信也只有漯河的卫龙了,一包方便面能吃出历史感的恐怕也只有南街村产的北京方便面了,一根火腿肠能吃出名气的,怕是也只有双汇了。
漯河不大只有三区两县,但是漯河很专一,地虽小但业很精,如今你到漯河来,你也会发现这个小城虽然早已没有昔日经济活跃时的繁荣了,但是这个城市依然魅力十足,这里依然民风淳朴,更应该推荐的就是作为食品名城的漯河不但把食品做到好,还把服务做到好,漯河的公交服务可以说是全省最好的公交服务,这个昔日的金凤凰虽然暂时在梧桐树下歇息,但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展翅翱翔,大放异彩。
文:豫州记
年10月28日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