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许昌新闻
许昌政务
许昌旅游
许昌经济
许昌百科
许昌生活

许昌西湖胜境德星听水

文丨曹旭

酷暑已过,不觉已是中秋,花园中的菊,摆在机关的楼下,一带的艳黄,又有红叶的草花镶边,别于夏日白晃的景象,让人的目光在她的容颜上停驻,关于香馥的寻觅在空气中隐约。是的,是该步行上班享受秋色的时候了,而最为福分的是,上班的途中恰好经过叫做西湖的公园。

西湖公园并非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国内知名胜地,而是许昌的胜景之一。早些时候的公园红墙,时下已透为欧式风格的铁篱。周三的午后,在篱外的行道上,随眼可望见一湖的碧水,那城市的眼睛,城市的眼神。湖畔将近十步之去,便有一柳,柳柳不同,形象迥异,或高拔,或旁逸斜出,甚或弓腰驼背,只是皆上年岁,仅得一个老字的修饰。微风拂过,仿佛听到若有若无的水的微澜乐谱,万波音符,那所有的枝条齐齐戚戚的摆舞,不是女儿的腰肢又能是仙人的广袖或裙带?多愁善感的,您感伤韶华易逝的时候,不要来此地域,不便遭遇堤柳,又更堪这清清凉凉的只可远眺不忍触摸的湖水和眼神。

离开那不觉一丝伤感的情绪,湖面之外的绿树上开满大团大团枫红一样的鲜花,奢侈地把她的色彩在眼睛的周围绮丽的描绘。天空显得高远,仰视一周,苍穹碧蓝,无丝云片。而那绿的树红的花掩映的翼角飞檐,分明是一座高大的亭子,在画屏初展。是的,那画屏的中央既是西湖公园的德星亭。两千年前,太邱陈实与许昌人朗陵侯相荀淑父子曾游于此地,太史奏报天文“德星奎聚”,皇上赦建此亭,且以德星命名。陈实,字仲弓,生于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年),汉桓帝和平元年(年)为在丘长,徙居颍水边,在乡闾平心率物,凡事必求判正清静以治郡邑,百姓咸之,辄曰:“宁为刑罚所加,勿为陈君所短。”陈实与长子纪(字元芳)、四子谌(字季芳)时称“三君”。一次逢灾,盗贼爬至陈实家梁上,被陈实发觉,他唤儿子起来说:“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是也。”贼人听罢,惭愧投地伏罪。元芳和季芳的逸闻则多见于《世说新语》。陈实慕名荀淑德高才俊,携幼子及孙儿访问名贤(其八子咸有才,称八龙,其孙荀彧为曹操重臣)。是时两家老少合欢,皆大欢喜。那时的夜色,静谧神奇;那夜的天空,群星璀璨。一段英杰相互辉映的历史佳话,流觞千载,在此曲水之湾供来者畅饮纵歌。

小西湖的命名也同样有着苍老的声响。千年之后,曾在西湖卜居过一段光阴的苏轼,到杭州为官,目睹西湖美景,忆其许州西湖的神韵风姿,特至书信于当时许州州官赵德邻,建议许州西湖更名为小西湖。斯人已逝,斯名却承载着一代宗师的幽幽深情在我的家乡,在夏的傍晚秋的微风中回响。我为这百顷水土曾云集过欧阳文忠、洛阳二程、元晦朱熹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而微微的自豪,庆幸自己生长在一片德星汇聚的天地,相信他们的眷眷诗情彬彬才华已惠及这一方水土。许昌,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冥冥之中,若有神在;昭昭之里,造化神秀。魏武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否有神似的水声和万象?

实际上,宋氏昆仲在许州书酒自娱的同时,还筑起听水、读书二亭,建鼓琴台和梅花堂。可以想象手足二人在湖畔听水亭下读书的身影,因了时光的雕刻,已显出神圣;在琴台弹唱的声响越秋水而渡,正是当下的风声水声,悠远似无,又确实流传;在梅花堂前,过冬日残荷,赏南岸梅花,那是何等的雅兴。这里是适宜读书写作的幽静所在,是一个观望政局变化的绝好视角。要知道苏轼青云之志报国之心的砥砺与此风光相关,他施政之材妙笔生花的打造与此水声相仿。静心读书,北望首善之地汴梁;梅花煮酒,心怀华夏千万苍生。后来苏家罹祸,子孙举家避难,一部就定居在许昌城北二十里外,即现在许昌县苏桥镇。苏氏对许昌的留恋和钟情可窥一斑。

许昌的确是一宜居的城市,千年的水声和风声,千年的眼神和阳光,千年的和平与幸福,就这样以一湖秋水一堤垂柳几座亭堂得以神示。

☆作者简介:曹旭,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教师进修学校干部,笔名陈草旭变,近年来有数百篇散文、小说见散文在线、红袖添香、古榕树下、凯迪社区等文学网站,合著有人物传记《那年的烛光》。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changzx.com/xczw/11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