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
艳阳高照的河南
厉害的再来一波!!!
近日
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发文
公布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和
年拟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其中,河南有5个村入选“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另有1个村入选“年拟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河南都哪儿入选了?
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河南5个)▽
鹤壁市淇县灵山办事处赵庄村
许昌市禹州市浅井镇扒村
许昌市禹州市浅井镇浅井村
许昌市禹州市花石镇白北村
许昌市禹州市张得镇张西村
年拟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河南1个)▽
废话不多说
来看看河南这几个传统村落
能get到什么样的好福利吧!
入选有啥好处?
按照相关要求,入选名录的村落如果要进行保护开发,必须编制保护规划,同时相关规划要经过国家部委级机构的审查。这个规划的核心之一,控制过度开发,不允许搬迁全部村民、将传统村落建成“博物馆”等开发行为。
根据之前的报道,年到年,中央财政按平均每村万元的标准,提供亿元补助资金支持传统村落保护。
资金补助主要用于以下几点
?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保护性修缮
?建筑防灾减灾、环境综合整治
?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
?整体保护和改善传统村落的历史遗存和人居环境
没错,就是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让他们重现古老的风韵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中国传统村落?
▽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
每一个在时代洪流冲击下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名村,都是一部浓缩的地方史,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然后,和小编一起来看一哈
这些入选名单中的美丽小村落,
你的家乡在里面吗?
▽▽▽
淇县灵山赵庄村“石桌石凳石院墙,石路石桥石头房”。这是对赵庄村的真实写照。
赵庄村有多间民房是清代、清末民初所建,绝大多数是硬山瓦屋顶,少数为平顶,有四合院,也有三合院。多为主房5间两层楼。有的房屋雕刻精美的墀头和吉祥语。有的房屋门额石上雕刻阴阳鱼“太极图”。
东赵庄冯玉生大门口不远处有一座关爷庙,庙内西墙上存有较完整的关公故事彩色壁画,对研究清代的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还有东赵庄那座引水桥,跨河沟南北长约米,高约5米,5大孔,10小孔,水在桥上流,人在水下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看到入选的4个传统村落,胡辣妹只想说,真心替禹州的宝宝自豪啊!
浅井镇扒村作为一个河南人,你可知道“扒村”
中国传统村落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河南省特色旅游村
禹州市美丽乡村
扒村位于禹州市西北部,浅井镇东部,扒村古称“东张镇”,北靠大礡山,南望棋盘山,扒村河自北向南穿村流淌,环山叠翠。扒村历史悠久,因瓷器而闻名,宋、元至民国时期,置东张镇。解放后改名扒村。
扒村窑创建于唐,盛于宋、金,规模烧制终于元。扒村瓷独树一帜,以烧制白地黑花瓷为主,兼烧三彩、钧瓷等,品类众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扒村拼着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自然条件,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扒村还将古村落保护融于美丽乡村建设之中,以人文资源为载体,把文化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工作作为一大重要任务来抓,对边氏祠堂、钱庄、书院、观音堂、北观音寺等都制订了相应的保护修复计划,沿扒村河恢复修建古村道、古码头,力争恢复“七里斜店街”格局,为发展千年瓷都古镇游打下基础。
同时,挖掘传承扒村瓷烧制技艺,年,扒村瓷烧制技艺被公布为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当行走在扒村的古街巷,特别能感受到其作为千年古村落所具有的浓厚人文情韵,这延续千余年的历史文脉,似乎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古村落跳动千年的脉搏。在这里,特别是古瓷文化、古建文化等,都幻化成一丝一缕酿成的历史陈香,变成了刻在人们心里的烙印,令人沉醉、追忆。
浅井镇浅井村浅井村,又名上宋,东靠石婆山,北依朵耳山,南扶小金山,村西书堂河流贯而下。
村中央最明显的标志是一眼大口井。井深约三四米,井口由七块石头砌成,井旁有一条石块铺成的小路,通向附近小庙。因此,村中流传着“七石一盘井,一步大石条,两庙八根椽”的谚语,浅井村因此得名。据《禹州志·山志》记载:(书堂山)南六里,东曰“朵耳山”,上有元魏延昌二年造像,记名石婆臼。其南水泉甚浅,地名“浅井村”。《乾隆邵志》记载:掘地七尺得水,他处不能。当地还流传有“炉渣坑里出溅水”之说。
宋家大院,浅井村的标志性建筑
宋家大院的院落布局严谨,坐落在东西、南北纵横的四条古巷两旁。每个院落南北一字排开,前后通街。每个院落都是角门相连、左右对称,是北方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建筑。
走在青石铺地的古街道,一座座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仍依稀可辨当年宋家大院的气派。“房屋虽然已经很破旧,但掩盖不住昔日的富丽堂皇,一看就是富贵人家。
花石镇白北村花石镇,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禹州市西北22公里,东接苌庄乡,西濒方山镇,南邻顺店镇,北与登封市接壤。花石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省会郑州仅80公里,距新郑机场30公里,省道许洛公路、许登高速公路横贯南北,省道彭花路穿越东西,与禹登铁路,在全镇形成三横一纵的交通网络。
全镇总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万亩,辖33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8万。是一个以农业经济繁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农业大镇和新兴工业镇。
花石镇地形复杂,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境内红干石、耐火石资源丰富。近年来,花石镇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优势为驱动,带动了全镇整体经济迅猛发展。全镇形成了铸造、“三粉”加工,板材加工、中药村种植、畜牧养植等五大特色产业,生产的产品远销全国17个省市区。
张得镇张西村张得镇又称张德寨。该寨北望三峰山,西瞻龙山,南依城父岗(又称栎松岗),三山相护。
寨中面积约1平方公里,聚落呈正方形,南北主街一条,长0.7公里。
寨内房舍,多明清建筑,砖木结构,布局严整。寨内“张家大院”、“朱家大院”、“子房寺”、“马王庙”、“谋圣殿”等遗迹尚在。
而这些遗迹,大都集中在张西村内。
高山镇石洞沟村处于深壑幽谷之中的石洞沟村,古属汜水县,是当时通往洛阳的唯一路径,成为九朝古都的门户,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石洞沟村有明清时期古建筑院落40余座百余间,分布在村里的河东、南街、林门三大区域,这些房屋最为奇特的地方是房墙和院墙都采用圆形的红石头垒砌,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古老、厚重、神秘。
村里的商相祠供奉着傅氏先祖商代丞相傅说,每逢清明、寒食、春节,便会有数千傅氏族人来此祭拜,以追念先祖贤良、忠诚、厚道之德,继而传为后人,非常壮观。
石洞沟古风古韵的建筑,美丽的景致,沉淀着千年的文化,让人大开眼界。此次被列入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也让石洞沟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敬仰和崇尚,为保护和传承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献出一份力量。
不管什么时候
老家都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那里的一砖一瓦
一草一木都沉淀着我们的记忆
所以保护好它们义不容辞
点zan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来源:郑州LIVE综合整理
超过二十万人正在看:
紧急提醒!河南人千万别做这件事,尤其是男人...
细思极恐!13天闪婚,领证后3天为妻子买万意外险,然后妻子真的死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