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许昌新闻
许昌政务
许昌旅游
许昌经济
许昌百科
许昌生活

从小通信员到岳阳地委书记

年3月13日凌晨,惊悉湖南省委原常委、省人民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曾在我故乡老区平江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县委书记和临湘县委书记、岳阳地委书记董志文于12日17时56医院逝世,享年89岁。我心情十分悲痛,老泪盈眶,往事一一浮现在眼前。

用生命呵护怀中的文书

董志文,小名四牛,山西省忻州人,年9月出生。年7月在忻县参加革命,他干练扎实机灵,年方15岁就任忻县八区区委通信员,在解放太原的炮火中,董志文舍身奋勇向前跑,他用生命呵护着怀里的文书,用提着脑袋干革命的忠诚,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

南下大军需要通信员,董志文主动报名,获得批准。他穿上并不合身的军装,回家看望父母,告别乡亲,董家所在的新镇村为他举行了欢送会,父母也叮嘱他要听党和毛主席的话,为南方人办事,为咱北方人争光。

年3月15日,忻县南下中队在齐寿良、张世乙等率领下,身背行装,列队行军,踏上了南下的征途。当晚到达阳曲县东黄水村,并在该村宿营。这时太原尚未解放,为防止敌人的袭击,当晚在村内村外都加了岗哨。董志文揣着怀里的文书,一夜未合眼。

经过急行军,队伍到达石家庄。在市郊的塔家村宿营,并在该村进行了40天的整编学习。

5月上旬,南下中队离开石家庄,继续南行。行军途中不时听到激烈的枪炮声。于5月4日抵达黄河北岸。这里风沙弥漫,尘土障目,两米以外即看不清人。董志文背着背包,紧紧跟着齐寿良和大家摸索着走过摇摇晃晃的浮桥,安全地过了黄河。

黄河两岸到处所见都是黄泥水,行军中需要饮水时,也只能喝几口黄泥水。这时我人民解放军已打过长江,南京获得解放。但河南信阳、许昌和武汉等地仍在敌人盘踞之下。

6月9日,三中队从巩县乘火车到达郑州。他们乘坐两节闷罐车厢沿陇海路向东行进。其时正逢酷暑盛夏,九十多人坐在曾经运过军马的闷罐车箱里,人体的汗味混合着马粪尿的臭味,呛得许多同志都喘不过气来。6月11日到达徐州车站,次日又乘车沿津浦路南行。到达蚌埠时,因铁路桥被敌人炸毁,不得已只得折向合肥,坐小汽船过河后,再乘火车继续南行……

历经四个多月、纵横七个省(山西、河北、河南、江苏、江西、湖北、湖南)、长途跋涉两千多公里,忻县南下干部终于在年7月18日胜利到达了目的地——湖南省平江县城。这时,董志文成为中共平江县委通信员,于同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全县最年轻的党员之一。

全身心为老区人民服务

年11月至年4月,董志文任中共平江县福寿山农林垦殖场党委书记、平江县长寿区区委书记。这期间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率人创办垦殖场,便是如今的福寿林场。”这里现已建成国家级生态旅游区。他还带领民工向光秃秃的幕阜山进军,植树造林,办成幕阜垦殖场。笔者曾跟随他在山上风里来雨里去奋战了几个月,深为他赤脚草鞋艰苦朴素的作风所感染。其时过苦日子,我营养不足病倒了,董书记带着配给他的半斤栗子饼干来大坦里看我,我不受,说:“您也瘦成这样了。”他说:“你病了就要增加点营养。”硬是把栗子饼干给了我。

沧海桑田,换了人间。“移青山堵白水不让白水水白流”,这条至今无人工对的下半联,记述了平江人民改天换地一段轰轰烈烈的壮举。年初,劳动力从全县各个乡村卷着被盖开进福寿山,高峰期达2万劳力。短短16个月时间,共投工万个,筑起一座50米高的拦口大坝。高峡出平湖,水随人意流,福寿山水流进了造福于民的新时代。这中间饱含了董书记多少心血啊!

年10月,在“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中共平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大办水轮泵,开发汨罗江,建设新平江”的决议。时任县委副书记董志文带领县、区、社、队干部和水利水电工作人员,不论酷暑严冬、冰天雪地,都和广大农民工日夜战斗在小水电建设工地上。他夜以继日,带头苦干,经过一年艰苦奋战,共建成拦河坝21处,水轮泵站20处,安装水轮机台,开渠引水,可灌田10.5万亩,发电装电容量千瓦,安装打米、榨油、磨粉机械多台。

小水电的发展,促进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给山区镶嵌了无数的“夜明珠”,闪射着璀璨的光辉。

年7月30日,秋高气爽,天空晴朗。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率在武汉参加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的各大区管农业的书记、省市委书记和水利电力工业部门的领导一行多人,驱车来到平江,直奔青冲水轮泵站参观视察。

晚上,在平江县委院子里举行大会。听取县委书记董志文、副书记戎爱全关于全县大办小水电及工农业生产情况的简要汇报。谭震林最后说:“大家可以对照平江,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平江能做到的,各省与平江自然条件差不多的地方都应该做到。”

谭副总理一行视察平江小水电建设后,县委书记董志文、县长洪松涛遵照谭副总理和省市领导的指示,在荣誉面前找差距,扬长避短,组织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勘查,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了“蓄引结合,梯级开发”的中长期小水电建设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工程,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至年底,全县共建水轮泵站座,装机台,投资.7万元,投工万个,灌溉面积达15万亩,带动发机电台,容量千瓦,安装打米、榨油、磨粉等机械台。随后,举全县之力,修建了白水、徐家洞、大江洞、黄棠等较大规模的骨干电站。建起了江口、大洲滩等30多处乡办电站和29处村级电站及组、户办的26处小电站。小水电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先后有罗马尼亚、新西兰、越南等访华代表团到平江参观水轮泵建设。平江小水电建设的经验被推广到国外。

董志文与平江人民朝夕相处21年,从接管建政、民主改革、抗美援朝到发展经济、文教、统一财经、兴修水利……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求真务实,亲民爱民,被誉为“焦裕式的县委书记”。

坚持自我革命严于律己

董志文坚持自我革命,严于律己。对自己、对家属子女各方面要求都十分严格,从不搞什么特殊化。他到临湘工作,全家就住在一个废弃了的旧幼儿园的几间平房内,同一般干部毫无区别。他的爱人楚瑞如在平江县当过副县长,到临湘后只担任一个小工厂的党支部书记。组织部门曾多次提出要给她落实政策,至少到局里安排一个职位,董志文从全局考虑,仍坚持让她在工厂工作。她女儿十五六岁,暑假期间本应在家休息,却动员她到农村去支援双抢。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双抢任务又十分繁重,头顶烈日,脚踏污泥,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但她硬是坚持干到开学时才回机关。看到小董英回来时又黑又瘦,机关干部无不为董志文严格要求子女的精神所感动。他克己奉公,从不收受干部群众的一钱一物。有个干部带了一只腊麂送到他家。他不在家,他的女儿董英收下了,但没有付钱。董志文知道后,硬是照价付了款。

董志文为人处事坚持严要求。工作取得了成绩,他首先归功于集体领导和一线工作的同志;出了差错,他总是自己主动承担责任,从不争功诿过。正因为董志文严于律己,所以在他的身上有一股凛然正气。虽然他从不随便训人,但遇到重大原则问题,也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在县委决定筹建中山湖农场时,与中山湖毗邻的定湖公社党委负责人开始态度不鲜明,配合不好,董志文立即给这位负责人打电话,问他对县委新建中山湖农场的决定是支持还是不支持?董的严厉态度对这位同志震动很大。此后,他一改过去的消极态度,从各方面支持农场的筹建工作,使中山湖农场在短期就顺利建成。

董志文在临湘的出色工作,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年后,他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被组织上安排担任岳阳地委书记,他许多感人事例至今在干部群众中传为佳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changzx.com/xcxw/12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