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区部分初中实行学区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的出台,再次吹响了我市教育改革的“号角”,各教育集团已开始积极谋划,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完善集团的运行模式,探索发展新思路。
教育集团的成立,并不是简单的校区、班级数量的叠加,而是通过学区制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使校际之间自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内涵发展等诸方面形成一致,实现校区发展的同步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满足市区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那么,四大教育集团都有哪些特色?成立之后将会对学校发展、学生成长产生哪些影响?8月9日,根据教育局出台的相关文件,对各集团的初步设想进行了梳理。
一许昌市一中教育集团成员:市一中校区、市一中东校区、市一中西校区(现许昌市三中)。
集团总校长:杨改莲
优势:教育集团实行统一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行政管理。统一招生,统一编班,统一教研,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质量检测。集团内部的教师在外出教研活动、考察学习等方面保持一致。
教育集团各个校区管理层和教师由集团统一调配,教师做到相互流动、互帮互助、以强带弱,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管理人员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集团各个校区实施执行校长安全责任制。执行校长是所在校区师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教育集团各个校区相关教学资源做到共享共用。
具体方案:教育集团将建立总校长办公会议制度。集团重大事项,如各校区招生编班、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师调配、学校安全等,由总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由执行校长负责分头实施。
教育集团秋季招生全部安置在一中校区,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集团内教师深度融合,打通使用。原三中的八年级、九年级仍留在三中校区(一中西校区)。把一中校区的晨光青少年俱乐部、国际部、社团活动中心等迁至西校区,合理利用、充分发挥西校区的作用。
二许昌市二中教育集团成员:二中校区、二中西校区(现许昌市九中)。
集团总校长:冶慧玲
优势:教育集团实行统一办学模式,统一调配资源,统一管理学生,扩大了办学规模,优化了师资队伍,从根本上解决了二中“大班额”问题。
过学区化管理,可以缩小校际之间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内涵发展诸方面的差距,实现两个校区发展的同步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通过学区化管理,可以有效消除学生跨区就读现象,把班额严格控制在60人以下,把“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招生政策落到实处,为更多孩子提供平等的就学机会,实现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和教育质量的公平。
具体措施:教师管理方面,教育集团所有教师全部打通使用,学科教师的课程安排、中层干部的调整、年级主任及教研组长的选聘等,由总校长办公会议确定,缺编教师的招聘、教师的待遇等问题,由集团统筹考虑。两校区人员统归集团管理。
招生管理方面,教育集团统一招生,统一编班。严格按计划招生,不招学区外的学生、不招寄宿生。
教学管理方面,总校长负责协调两个校区的教学管理,做到四个统一:教学管理统一、教育科研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评价统一。
学生管理方面,在总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两个校区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拟定:二中校区设七、八两个级段,西校区设九年级一个级段。
实行校区安全责任制。二中校区和西校区内的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是校区法人代表,两个校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校园平安。
三许昌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集团成员:实验中学校区、实验中学西校区(现许昌市六中)。
集团总校长:牛振亭
优势:两校合作以后,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困扰两所学校的生源、教师、硬件等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根据初步方案,集团将在西校区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的管理模式。
具体方案:许昌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立后,将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招生,统一编班,统一教研,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质量检测。在教师管理方面实行统一流动编排。各自的财务、编制、工资、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保持不变,各自承担相应的管理和安全等责任。
集团成立以后,年新生以集团的名义招生,全部安排在实验中学校区。把实验中学校区的九年级搬入西校区。除个别住址较近的学生外,实行全住宿封闭管理。原六中八年级、九年级学生仍留在西校区。
今年七年级新生按照市教育局划定的学区范围招生,新生全部安排实验中学校区统一编班,任课教师统一调配使用。
集团将统一教案要求及听课标准,统一对教案、听课记录及作业进行检查和评比。
实行校区安全责任制。各校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是校区执行校长。各校区根据各自实际,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四许昌市十二中教育集团成员:十二中校区、魏都区实验学校校区(初中部)。
总校长:王润耕
优势:通过学区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使校际之间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内涵发展等诸方面形成一致,实现两个校区发展的同步化;通过学区化管理改革,逐步消除“择校热”、“大班额”现象,把班额严格控制在60人以下,把“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招生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本学区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
具体方案:教育集团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编班。严格按照计划招生,不招学区外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按照有关规定接收。
教学管理:总校长负责协调两个校区的教学管理,做到五个统一:教学管理统一、教育科研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评价统一、质量检测统一。两个校区教师将打通使用,统一调配。
学生管理:教育集团校务委员会在总校长办公会议的领导下,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和教育。教育集团秋季七年级新生全部统一安置在十二中教育集团魏都区实验学校校区。
阅读提示:年8月3日,许昌市建安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相关的详细计划。
01整体思路
建安区此轮学校调整规划的整体思路其实很明确:就是初中向城区集中,小学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因此在此轮的调整中,除了城区新建学校以外,最为明显的就是农村初中的撤并,根据规划除了保留榆林、五女店和蒋李集这三个距离市区较近乡镇的初中以外,其余农村初中全部合并到城区。
而对于城区学校来说,分为新老城区两部分。城南老城区重点是对建安区实验中学等大班额现象突出的名校进行分流,同时集中精力在北侧的新城区新建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用来吸引城区人口的汇集。
02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三年计划中,建安区计划着力推行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其中除了建安区二高改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之外,其余7所都位于建安区城区,我们简单对这几所学校的位置和建设时间进行汇总。
首先是位于城南的建安区实验中学,这个一直都是公办初中,根据规划未来也将增设小学部。而原来的建安区三高搬迁到新城区之后,年时将改建为初中和小学,至于性质应该还是民办性质的学校。同时,路南还有一个年才建成的一个民办学校许昌理达学校,也自称是县实验中学南校区,根据规划,年将由区政府收购该学校,作为公办学校校园使用。
其次就是城南的这个建安区实验中学东南校区,是一所公办学校,主要也是为了缓解老城区的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的生源压力,未来可能会有一部分生源被分流到这所学校。
上图是该学校的规划图,此前进展速度并不是很快,小学部已经初步建成,今年将计划开工建设初中部部分。
新城区目前已经有新区实验、第一实验两所学校招生了,其中许昌新区实验学校已经发展的相对比较成熟了,也是建安区今年推荐申报的精品学校,同时今年还将对该校进行改扩建,扩大规模。
而农大南侧的建安区第一实验学校就是当初规划的县一高北校区,目前已经部分招生,并且有新区实验分流过去的部分学生,初中部部分现在也正在紧张施工当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