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读者的邀请,希望对以上题目进行一个解析。
这个题目需要从两方面来阐述
首先,秦朝末年的情况,刘邦不是从属于项羽的,直到秦朝覆灭,项羽杀死了当时刘邦与项羽的共主楚怀王,然后分封了十八路诸侯,项羽那个时候也是作为诸侯当中最大的一个,封号:西楚霸王,刘邦也是被分封的一路诸侯王“汉中王”所以他们之间,没有从属关系。
其次,题主应该是想要了解,秦朝末年刘邦在这次朝代更迭的时代中贡献了多大的力量,是否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
那我们就两个问题来谈,
秦朝是被那些人推翻的
刘邦项羽在这个时代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秦朝时期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阿房宫、骊山陵、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防备匈奴30万,戌守五岭50万,加上修驰道、搞运输,全国服役者达万。全国人口约0万,即1/10人口脱离生产。“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胡亥即位后,任用赵高为郎中令,诛杀蒙毅等大臣及秦宗室公子公主。赋敛益重,戍徭无已,用法也更为苛深,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赋税增加到超过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
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从陈胜吴广大泽乡开始,到秦王子婴白马素车,向刘邦的起义军投降,秦朝灭亡,一共也只花费了三年时间。
期间战争主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陈胜、吴广起义
2、定陶战役
3、钜鹿战役
第一阶段: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起义后,义军首先攻下了蕲县,然后兵分两路分别向东西两面进军:陈胜吴广命令葛婴率兵攻打蕲县以东;陈胜吴广则率主力西进,先后攻占了铚(今安徽宿州西南)、酂(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鹿邑县)、柘(今河南柘城北)、谯(今安徽亳州)。一路上苦秦已久的百姓纷纷加入义军,等到陈县(今河南淮阳)附近时,义军已经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步卒数万人。
陈县是秦朝陈郡的郡治,是当时重要的城市。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吴广召集当地的三老和豪杰们商议大事。三老、豪杰都劝陈胜称王,于是陈胜就被拥立为王,号“张楚”(张大楚国之意,有人认为是国号,有人认为是年号,有人认为是口号)。陈胜起义和称王的消息传出后,各地受尽秦朝官吏之苦的人们,纷纷杀掉当地的秦朝官员以响应。
于是,陈胜决定部署军队,以主力西征,偏师略地,向西、北、南方向三面出击,以打击秦朝,扩大势力:陈胜任命吴广为假王(假为代理之意),监督诸将向西北攻击秦朝重地荥阳(今郑州西北),以打开进攻关中和咸阳的大道;又命铚(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宋留向西南进攻秦朝的南阳郡(其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市),以通过武关进攻关中。命令陈人武臣和邵骚、张耳、陈余北攻赵地,稍后又命令周巿北攻魏地。命令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邓宗向南攻打九江郡。
张楚政权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潮,各地农民纷纷杀长吏,响应陈胜。还让那些曾经被秦国镇压的六国势力重新崛起,成为了反秦势力的一部分。
在这段时间,被秦国吞并的六国皆有复辟的动作。
魏国:陈胜起义称王后,被秦朝贬为平民的原魏国宁陵君魏咎,前来追随。陈胜派原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魏国旧地。成功后,众人拥戴周市做魏王,周巿不肯;齐、赵两国派使者拥立周巿为魏王,周巿还是坚持拒绝,声称必立魏咎为王。周巿派人去陈县迎魏咎,开始陈胜不放,但周巿一连五次请求,陈胜终于答应。秦二世二年(秦以十月为岁首,二世二年为前年十月至年九月)十一月,周巿从陈胜处迎回魏咎为王,魏国复国,周巿任相国。齐国:陈胜在陈县称王后,派魏国人周市北略魏地。周巿平定魏地后,继续东进到战国时齐国旧地狄县。秦朝狄县县令率军民固守县城。秦二世二年(秦以十月为岁首,二世二年为前年十月至年九月)十月,原齐国王族田氏同族的田儋和堂弟田荣,趁机率领家奴,杀死县令。田儋以自己是齐王同族,因此自立为齐王,率兵击退了周巿。之后田儋趁势率领起义军东进夺取了齐国旧地,齐国复国。赵国:陈胜在陈县称王建政后,大梁人陈余劝说陈胜北略黄河以北之地,并自告奋勇愿领兵前往平定赵地。于是陈胜派以前交好的陈县人武臣为将军,以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给予兵士,北攻赵地。秦二世元年八月,武臣自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渡过黄河,一路扩充军队,得兵数万人,武臣被立号为“武信君”。武臣率军攻占赵地十余城,并杀了所下之城的秦朝官吏。于是赵地剩下的城池都据城坚守不降。武臣转向东北方攻打范阳(今山东梁山县西北)。范阳人蒯通(本名蒯彻,汉避武帝讳改彻为通)游说秦范阳县令向武臣投降。之后蒯通又作为范阳令的使者劝说武臣,让他接受范阳令的投降封其为侯,然后让范阳令到燕赵之地驰游,给那些不降的城池看看。蒯通说如此以来燕赵之地的城池自然都会不战而降,可以传檄而定千里之地。武臣听从了蒯通的计策,让蒯通赐给范阳令侯印。赵地的各地听说后,有30多城不战而降武臣。
楚国:秦二世元年(前年)九月,项梁和项羽杀死会稽郡太守于吴(今江苏省苏州),号召楚国遗民起兵反秦,得精兵余人。燕国:秦二世元年(前年十月至前年九月)九月,秦末起义后首任赵王武臣,听从张耳、陈余“不要西进攻秦,抓紧北略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的建议,派部将韩广北略燕地。韩广占领燕国旧地后,在当地民众支持下恢复燕国。从以上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秦末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像一根火种一样点燃了始皇帝的兼并的战国六国。而这段时间项羽、刘邦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项羽这个时候还是项梁起义军的一名部将(项梁项羽是叔侄关系),刘邦时任泗水亭长,当时给县里押送刑徒前往骊山营造陵墓,半路上,很多刑徒逃亡了,刘邦索性把剩下的那些也给放了,并与之一起逃到芒、砀一带的山区里。陈胜吴广起兵后,刘邦亦起兵并攻下沛县,杀死县令,刘邦被推举为沛公。刘邦所领导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千人,并听从于项梁的指挥。这个时候简单的来说,项羽、刘邦是同事,他们都听从于项梁的指挥。
说回陈胜、吴广的起义。
荥阳为中原重镇,吴广的西征军攻打到荥阳城下,秦朝防守荥阳的三川郡郡守李由(李斯之子)凭坚城固守,吴广不能克城,只能将荥阳团团围住,双方呈僵持状态。
于是陈胜又任命陈县的贤人周文(又称周章)为将军,向西攻打秦地。周文绕过荥阳一路扩充军队,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时,已经有战车千乘,士卒数十万。
秦二世元年九月,周文挺进到戏(今陕西临潼东),将军队驻扎下来。秦二世得报,不及调兵,于是赦免骊山刑徒和人奴产子,交给少府章邯指挥,抵御周文。
周文兵败,退出函谷关,停下来驻在曹阳(亭名,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两三个月。章邯率秦军追杀到曹阳,周文再败,又退至渑池(今河南渑池南)呆了十几天。章邯军再次追上周文,大败楚军,周文自杀。
周文军败后,围困荥阳的楚军将领田臧等人互相谋划道:“周文战败后,秦军必然很快到来,我军包围荥阳还没有攻下,秦军来后内外夹击我们,我军必败。不如派少许兵力监视围困荥阳秦军,以精兵迎击东进的秦军。
现在假王吴广骄纵,不懂用兵计谋,无法和他商量计议,不杀了他,恐怕要坏事。”因此几个将领共同诈称陈胜的命令,杀了吴广,将其首级献给了陈胜。
陈胜承认了既成事实,派使者赐给田臧令尹(楚国称宰相为令尹)的大印,让他做统军的上将。田臧于是命令李归等将领继续在荥阳城下监视围困城内秦军,自己率精兵西去到敖仓(今河南郑州西北)迎击章邯所部秦军。
双方交战后,田臧战死,所部溃散。章邯进兵到荥阳,击败了李归所率楚军并杀死了李归等。
阳城人邓说率军驻守于郏(今河南郏县,《史记》原作“郯”,在今山东郯城,应误),被受章邯指挥的另一秦将击败,邓说的部队溃散逃回陈县。
铚(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伍徐率军驻守于许(今河南许昌市东),被章邯军击败,伍徐的部队都溃散逃回陈县。陈胜诛杀了邓说。
章邯打败了许县的伍徐后,就进攻陈县,楚国的上柱国(楚国最高等武官名)房君(封号)蔡赐战死。接着,章邯又进攻陈县西边的楚军张贺部,陈胜亲自出城督战,结果楚军依然战败,张贺战死。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到汝阴(今安徽阜阳),随即又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县东南),其驾车的御手庄贾叛变,杀了陈胜投降秦军。陈胜死后被葬在砀(今安徽砀山县南),谥号为隐王。
陈胜死后,他从前的近侍、将领吕臣组织了一支头戴靑帽的军队(苍头军),从新阳(今安徽界首县北)起兵,北上攻占陈县,杀死了庄贾,重新将陈县纳入楚军控制。
这时,先去被陈胜派遣西进的宋留军已经攻占了南阳郡,但听说陈胜已死,宋留惶恐,南阳郡又被秦军夺回。宋留不能再西进武关,于是向东回师至新蔡(今河南新蔡),遇到秦军,宋留率军投降。秦朝将宋留押送到咸阳,将其车裂处死。
吕臣收复陈县后,秦军的左右校尉又攻陈,吕臣不敌败走,但又收拾部队准备再起。他和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的大盗、当阳君黥布相互联合,反击秦军左右校尉,大破之于青波(即青陂,今河南新蔡县西南),再次将陈县纳入楚军控制。
这时,项梁也立熊心为楚王了。
陈胜自称王到牺牲,虽然只有6个月,但是其所发动的反秦起义,已经如决堤之势,势不可挡。
第二阶段定陶战役
公元前年,三月。
项梁、项羽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北渡长江,开始了新的征战。
项梁势力发展最为迅速,渡江之后响应者众多,大军很快发展到七万之众,成为当时最为庞大的反秦力量。
章邯攻灭陈胜之后,迅速北上,逼近临济。齐王田儋亲自引兵驰援,章邯趁夜突袭,田儋大军未经休整,被一举击溃。
田儋弟弟田荣整顿残兵败退至东阿,恰逢此时项梁引兵北上救援,在东阿击退章邯所统领的秦军,项羽、刘邦俩人趁势追击,章邯逃进濮阳紧闭城门,拒不迎战。
项羽、刘邦遂绕开濮阳,在濮阳外围攻城略地,将战线推进到雍丘,打破秦军,收获颇丰。
项梁眼看时机成熟,遂从东阿拔营南下,猛扑定陶,将大军分散屯驻于定陶城城外。
只是,此时的项梁忽视了章邯,他料定章邯战败,必不敢出城迎战,遂放松了警惕,章邯得到秦二世的兵力支援,在深夜中奔袭七十里之地抵达定陶城下,一战而胜,楚军主帅项梁战死。
为避免被秦军各个击破,项羽、刘邦与吕臣均主动率部退守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章邯击败项梁后,以楚地义军不足忧,乃率部北上攻赵,使楚军得到休整机会,重新恢复和壮大起来。
这个阶段,随着陈胜吴广的失败,项梁军作为起义军的主要力量,开始慢慢成长起来。项羽和刘邦作为项梁的部将,通过这段时间开始慢慢积蓄力量。通过章邯打败项梁后,转头攻打赵国,说明剩下的项羽与刘邦并不是当时的起义军的主要力量。
第三阶段钜鹿战役
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并杀死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于是渡过黄河,汇合前来增援的王离军20万(长城军)一起攻打赵国,大败赵军。这时候,赵歇为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为国相,都逃进了钜鹿城。
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陈馀曾派陈泽率五千人先去试试秦军的力量,结果是到了那里就全军覆没了,自此,诸侯联军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年)后九月(闰月),楚怀王阵营分兵两路,一路以卿子冠军宋义为上将军,鲁公项羽为次将,亚父范增为末将,率军数万北上以解巨鹿之困;另一路以刘邦为主帅,进攻关中。楚怀王许诺说谁先攻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楚国援赵大军进至安阳(现在山东曹县东南)后,宋义称最好等秦赵两败俱伤后楚军再收渔人之利,故逗留46天不前进。秦二世三年(公元前年)十一月(秦二世三年为前年十月至前年九月),项羽痛斥宋义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年十月至公元前年九月)十二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黄河(一说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河,援救巨鹿。
二将渡河后初战小胜,赵将陈余又催促进兵。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一说为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
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
章邯犹疑不决,秘密派军候始成,到项羽那里去,想要订立和约。和约没有成功,项羽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河之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秦军。项羽率领全部军兵在污水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
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军官们都说:“好。”项羽就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会晤。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巨鹿之战结束。
从秦末三大战役的军事斗争情况来看,在陈胜吴广起义到秦朝灭亡的三年时间里,项羽、刘邦在前期和中期的军事斗争中,基本还不能站在舞台的正中央。到了后期,特别是项梁败亡后,项羽杀宋义夺军权,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一战消灭秦军主力,实为不世之功。借用
民国学者蔡东藩的评价,巨鹿之战是秦朝历史上第一大决战,是秦亡楚兴的关键,如是说:“项羽之救巨鹿,为秦史上第一大战,秦楚兴亡之关键,实本于此。盖章邯为秦之骁将,邯不败,即秦不亡。”
而刘邦所做出的行为,并没有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同时,利令智昏,率先进入咸阳,所以才有了后面“鸿门宴”的赔罪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