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这样评价许昌的历史人物:“汝颍固多奇士。”
许昌博物馆出版发行学术文库丛书之一《许昌历史名人》
你知道许昌有多少历史名人吗?
12月25日,记者了解到,许昌博物馆在举办“光耀历史的许昌人——许昌百名历史人物事迹展”的基础上,已出版发行学术文库丛书之一《许昌历史名人》。据我市著名作家,地方志研究专家,《许昌历史名人》编委会总顾问、总策划马炎心介绍,该书共收录许昌历史名人位。另据史料考证,科举考试自始至末,许昌历代至少有名进士,另有两人可能是状元。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
历史名人真不少
马炎心说,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许昌名人辈出。
曹操曾这样评价许昌的历史人物:“汝颍固多奇士。”这种说法恰如其分。许昌的历史名人不仅数量多,而且社会层次高、历史影响力大。
马炎心说,据有关专家考证,二十四史中立传的名人有余人,其中仅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许昌籍的就有多人。
历代许昌名人中,有皇帝皇后、朝廷重臣、名将名相、文豪名医、宗教领袖、民族英雄等,如上古高士许由,战国思想家韩非,西汉改革家晁错、军事家张良、楷书鼻祖钟繇,唐代诗人王建、画圣吴道子,元代医学家滑寿,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等。
《许昌历史名人》一书共介绍了位许昌历史名人,除许由、许穆夫人外,其他人的原籍均在我市目前的行政区划范围内,时间涵盖远古至清末,人物在正史上有传或地方志中有记载。
韩非子
许昌历代进士
至少有人
马炎心介绍,在编辑《许昌历史名人》一书过程中,他特别对自隋唐科举考试始至清末废除许昌籍的进士名单进行了考证。据有关资料记载,从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年)至清光绪三十年(公元年),市区和许昌县有48名进士,鄢陵县、禹州市、长葛市、襄城县分别有31名、77名、15名和46名进士,共人。
马炎心说,名许昌历代进士名录,主要根据《河南通志》、《河南历史名人籍里研究》、《禹州古今名人传》,以及许昌市及所辖县(市、区)志等书籍相互参照补充而成。其中,明、清进士在《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中有记载;唐、五代进士在《登科记考》中有记载,但其中失载的名录也多;宋、金、元进士既无登科录备查,也未见专著收录,故其遗漏者更多。据目前的史料考证,自隋唐至清,许昌的进士至少有人。
另外,各类史料记载中,提到许昌籍状元两人。一是五代后唐的崔光表。《中国历代状元录中》记载:“崔光表,五代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年)甲申科状元及第。”宋代韩魏公在其《故尚书工部侍郎致仕赠工部尚书崔立行状》中说,崔立“曾祖光表……后唐同光初举进士第一”。崔立是北宋颍昌府鄢陵人,其曾祖崔光表为鄢陵人无疑,故崔光表可认定为许昌籍状元。二是宋真宗时禹州人程戡。《禹州古今名人传略》中称:“程戡,宋天禧三年(公元年)进士,状元,端明殿学士。”《宋史·程戡传》中称“程戡举进士甲科”,但未标明名次。程戡是否为状元有待继续考证。
许昌历史多名人
有多个原因
历史上,许昌为何多出名人?马炎心分析认为,首先,许昌位于中原腹地,地理条件优越,经济相对发达。史料记载,秦汉多年间,颍川郡人口快速增长,最盛时期有“户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九十一,口二百二十一万九百七十三”。当时的颍川郡大约2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总面积的0.5%,但人口占西汉总人口的6.7%左右。至少从隋唐开始,阳翟县(今禹州市)陶瓷业迅速发展,北宋时设立大量官窑,钧瓷成为五大名瓷之一。鄢陵的花卉种植在北宋时也甚为著名。
其次是社会动荡为名人辈出提供了土壤。许昌地处中原腹地,为兵家必争之地。据不完全统计,在不到年的历史中,许州所遭受的战争至少有场。乱世造英雄,社会的动荡使各种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最后是许昌自古重视教育,文风昌盛。许昌地处中原,私学兴盛,教育发达。许昌各地方志中有不少关于地方官员重视教育、社会贤达赞助教育、士人笃厚善学的记载。史料记载,明清时期,除各州县公私学校外,许昌的书院有十几个,如襄城的紫云书院、许州的西湖书院、长葛的嘉惠书院等。
来源:许昌晨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