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之中,各地旅游行业受到影响。为做好旅游宣传、助力旅游业繁荣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推出了“百位文化和旅游局长访谈活动”。
3月27日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央广旅游节目组记者,与许昌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孟照阳进行直播连线,孟局长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许昌这座历史名城、魅力新城。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现辖6个县(市、区)和3个功能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是一个正在致力打造“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城市,是一个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为全省探索路径的城市。
许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遗址有灵井“许昌人”遗址、石固遗址、汉魏许都故城、钧台钧窑址、扒村窑址等。古墓葬有刘知远墓、周定王墓、愍帝陵、八柏冢等。古建筑有许昌文峰塔、乾明寺塔、兴国寺塔、许昌文庙、许昌关帝庙、春秋楼、天宝宫、义勇武安王大殿、天宁万寿寺、襄城乾明寺等。碑碣有尹宙碑、禅静寺造像碑等。另有灞陵桥景区、大鸿寨、五彩大地、唐韵樱花园、紫云山风景名胜区等。许昌被誉为三国文化之乡、陶瓷文化之乡、蜡梅文化之乡、戏曲之乡。许昌过去是严重缺水城市,现在已嬗变成北方水城,呈现出“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生态美景。在许昌,还有光彩夺目的戏曲文化、中医药文化、名人文化、烟草文化等等。
十八大以来,许昌抢抓机遇,奋力争先,实现了跨跃式发展,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城乡面貌、环境质量发生了巨大改变,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等一系列国家级牌子,是这座古城的新名片。“开窗见绿,推门进园,出游亲水”已成为许昌市民的寻常生活。15分钟“阅读圈”、“便民服务圈”、“健身圈”等等构成了市民的“幸福圈”。城市居民的宜居度、获得感、幸福感指数均居河南省第一位。
孟局长介绍说,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采取了以下五项措施:一是建立本系统本行业防疫应急机制,高效联动、统筹协调各项防疫工作的落实;二是果断采取行业管控措施,1月24日就下发通知停止了一切文化活动、旅游组团业务,关闭所有文化旅游娱乐场所等;三是组织文化执法队伍不休假,全上岗,疫情期间坚持对各类场所进行不间断巡查;四是发布致旅游企业倡议书、致全市艺术非遗工作者的倡议书等,积极发挥行业宣传引导和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作用,组织文艺院团和文艺工作者创作40多个抗击疫情、鼓舞斗志的歌曲、诗歌、戏曲、快板等文艺作品,制作成融媒产品,通过两微一端、快手、抖音播发,讲好抗疫故事,传递抗疫力量。另外,市图书馆持续开展数字图书馆线上服务,推出免费数字阅读平台,做到线上服务不打烊。五是发动全市文旅系统干部职工、文旅企事业单位先后捐款捐物共计90多万元,积极支持抗“疫”阻击战。
疫情发生以来,许昌市A级旅游景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觉服从抗疫大局,严格落实闭园措施,并积极捐款捐物,切实担起了旅游企业责任。随着疫情形势的明显好转,许昌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研究制定了《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支持文化广电旅游企事业单位平稳有序复工的意见》,目前已暂退旅行社质保金多万元,指导文旅企业积极申请减免或缓缴税费,为43家企业(含个体户)减免房租40多万元,帮助文旅企业上报申请贴息贷款6亿多元。3月2日,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通知,指导我市A级旅游景区有序恢复开放。直播现场,融媒记者也直播连线了?陵桥和曹魏古城景区的开放准备情况。截至目前,全市星级酒店、A级旅游景区复工率已达70%以上。
为满足特殊时期市民群众的文化旅游产品需求,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许昌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互联网+文旅”——VR全景在家看遍许昌、网络5G直播等形式开展了系列线上宣传展示活动,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尽享海量文旅大餐。
近年来,许昌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紧紧围绕三国文化、钧瓷文化、花木文化三大特色资源,致力打造“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张名片,推出“曹魏故都文化游、莲城水韵观光游、钧瓷神韵体验游、花海汤泉休闲游、自然山水探秘游、赏花采摘乡村游”等10多条旅游精品线路。
春风十里,繁花初盛,此时的许昌,春光无限好。如今,许昌市各A级旅游景区坚持疫情防控和景区发展两手抓,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完善景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案,强化员工防疫安全服务培训,规范作业流程,扎实做好游客健康监测和景区环境卫生消杀,确保为游客提供安全、健康的游览环境。
这个春天,我们邀您共赴一场春暖花开!
来源:许昌融媒APP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