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常见的思想感情
欢快、愉悦、激动、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忧愁、寂寞、伤感、惆怅、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热爱自然、沉郁、悲慨、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消极、积极、朴实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对统治者的愤怒、面对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怀才不遇的愁苦、寄情山水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 ”两句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2)唐朝诗人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被千古传诵,宋代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表达的意思与之相似。
(3)苏轼《水调歌头》中寄托对彼此的衷心祝福的千古名句是“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故答案为: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重点字:嫠)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字:复)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娟)
《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日,抖音首度公布运营数据,国内抖音的日活跃用户突破1.5亿,月活跃用户突破3亿,并且在40多个国家的应用商店登顶。短短一年时间,只有8个人的创业团队把抖音变成吸引3亿用户的新平台。平台大了,内容也_____,需要进行筛选、规范和引导。在抖音上,指尖一点,就打开一个_____的世界,有心里最柔软神经的拨动,也有 。 的空间;有引发情感共鸣的表达,也有拼命博眼球的挑动。今年上半年,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频繁越过监管红线,遭到约谈和处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所副研究员张旭东建议,专家、用户、平台、行业应_____,一同协助管理内容,树立正能量模范,增强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目前入驻抖音的政府机构和媒体超过家,_____,体现了相关部门和机构运用新媒体进行“接地气”宣传推广的积极态度。最早入驻抖音的官方机构,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长安网(中央政法委官方网站)现在已经分别拥有超过百万的粉丝,并且有多个视频播放量破亿。
国内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抖音的国际化市场也增长迅速,目前已覆盖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抖音的海外版先后在日本、泰国、越南、印尼、印度、德国等国家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短视频App。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A.参差不齐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和衷共济
B.参差不齐五彩缤纷光怪陆离齐心协力
C.良莠不齐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和衷共济
D.良莠不齐五彩缤纷光怪陆离齐心协力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其中包括央视新闻、人民网等权威媒体及国资委等政府机构
B.其中包括国资委等政府机构及人民网、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
C.其中包括人民网、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及国资委等政府机构
D.其中包括人民网、央视新闻、国资委等政府机构及权威媒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抖音的国际化市场也增长迅速,目前已覆盖个国家和地区,抖音成为全球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
B.抖音的国际市场也增长迅速,目前已覆盖个国家和地区,抖音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
C.抖音的国际化市场增长迅速,目前已覆盖个国家和地区,抖音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
D.抖音的国际市场也增长迅速,目前已覆盖个国家和地区,抖音成为全球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1)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只能修饰人。而文本修饰抖音平台的内容,对象不符。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符合抖音视频内容丰富、水平不一的特点。排除CD.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艳丽。此处用来修饰“世界”,符合语境。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种类很多。指事物的种类多,不能修饰“世界”。排除A.光怪陆离:形容形态奇怪,色彩繁杂。侧重于东西多而令人感到新奇,符合新生事物抖音的特点。千奇百怪:形容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物和现象。侧重于人们主观上觉得奇怪。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齐心协力”的前提是统一思想,做到思想认识一致,符合语境要求。④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共同努力的目的是克服困难,而语境没有“克服困难”之意。
(2)B.“目前入驻抖音的政府机构和媒体超过家”是一句总括性的句子,下文的举例说明,应该要照应上文“政府机构和媒体”的顺序,由此可排除A、C两项,D项混淆概念,国资委是政府机构,而人民网、央视新闻则是权威媒体。
(3)A.“国际化市场”搭配不当,应为“国际市场”;B.“全球增长最快”中“增长”表意不明,应为“全球用户数量增长最快“;C.“国际化市场”搭配不当,且“全球增长最快“表意不明。
答案:
(1)B
(2)B
(3)D
所谓“连贯”,是指表达的观点、角度、风格一致,读起来自然顺畅。具体来说也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话题统一,句序合理,前后衔接和呼应自然。
7.(5分)下面是某位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写给一个中学的自荐信正文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在用语等方面不恰当,请找出并改正。
本人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大学期间八次总评,囊括六个第一。本人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本人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与同学们玩得非常融洽,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如能在贵校就教,我将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本题考查表达、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囊括”是全部包含,八个奖项获得六个,并没有得到所有奖项,应改为“荣获”。“颇有建树”是在某一领域有成就,这里夸大其词,应改为“取得优异的成绩”。“玩得”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相处”。“爱戴”是敬爱并且拥护,这里不能用于自身,而且用词夸大,应改为“喜爱”。“就教”是向别人请教,这里是到对方学校教书,应改为“任教”。
故答案为:
①将“囊括”改为“荣获”;
②将“颇有建树”改为“取得优异成绩”;
③将“玩得”改为“相处”;
④将“爱戴”改为“喜爱”;
⑤将“就教”改为“任教”。
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讲话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的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广告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
8.(6分)假如你的朋友要开车从太原上高速到张家口,但他根本不清楚路线。现在请你从下图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以组合,给他发一条简洁的手机短信,告诉他最佳的行驶路线。(不超过65个字)
短信内容: 北向直行至忻州向东北右转,经五台山,一直往东,过阜平天生桥到顺平,再往东北方向行驶至涿州,转西北直行即可。 。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所给地图,分清方向,然后从出发点地开始理顺行程,找出沿途的标志性地点,再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从所给地图来看,出发点是太原,到张家口沿途需要经过忻州、五台山、阜平天生桥、顺平、涿州;忻州在太原北,到了忻州需要向东北右转,到五台山后一直向东,到顺平后向东北,到涿州后再向北直行,考生把这些内容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答案:北向直行至忻州向东北右转,经五台山,一直往东,过阜平天生桥到顺平,再往东北方向行驶至涿州,转西北直行即可。
图表类题解答提示:
1.看清题目要求。
2.注意整体把握,切忌以偏概全,把握规律性内容。
3.注意图表细节和数据变化,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4.答题步骤
第一步,进行客观描述;
第二步,得出观点和结论。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和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四、写作(70分)
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培养有思想的年轻人,永远是教育的核心目标。”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寄语学生要跨越知识的界限、文化的界限、时空的界限,在阅读中与智者先贤对话,在思考中与内心真我交流。他希望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反思人生,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在体察自然、感悟生命中提升思想的境界,在成就梦想中彰显思想的力量,在人生旅途中,做有思想的行者。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写作能力。此题是一篇材料作文,要写好这则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这段寄语。这段寄语从大处着笔,高屋建瓴。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即“思想”,启示学生们做“有思想的行者”,而“思想”的来源则因为“阅读和思考”。在确定了大方向的前提下,学生不妨对其进行切割。从小处进行关照,比如可以谈“跨越界线,在阅读中开创思想的大格局”;就“做有思想的行者”也可以谈行和思的辩证关系。如此化大为小,便于把握,也能让文章避免泛泛而谈,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实际进行写作。
参考立意:
1、培养思想的锋芒、做有思想的行者、做有思想的年轻人。
2、思考真我,以真诚行走于世;
3、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
星星火种,思想开花
人类是能思想的苇草,是天地间的一只蜉蝣,汪洋中的一叶扁舟,却因思想而拥有了星火燎原的力量。
年轻人是生活在大学里的主角,他们单纯的内心需要思想的浇灌。“培育有思想的青年人,永远是大学的核心目标。”年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邱勇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是的,有了思想,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尽最大可能去施展自己的才情。
德国哲学家黑塞曾说:“在我身上隐藏着一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永恒生命的生命。”他言说的核心、火花与念头正是与我们大脑共生的思想能力。从呱呱坠地我们便拥有了思想能力,从最基本的喜怒哀乐到不断发展的各种高级行为都融入了思想的色彩。作为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想的海洋里潜游,每分每秒都因思想而进行创造。我们本是苇草,却创造了缤纷的生活;我们本是蜉蝣,却跃出浅水走向宇宙。我们渺小是因为宇宙无边无际,我们伟大是因为思想可以包纳宇宙。
生命的曲线蜿蜒曲折,看不到尽头。天地间,我们固然伟大,可有时候,发现我们身边的事物:一树唐朝的花、一座宋朝的楼、一口明朝的钟、一件清朝的裳,甚至是一坛五十年前埋下的酒都可以在时间的罅隙间顽强生存,获得比我们更久远的存在。人生看似漫长,但年老后蓦然回首才发现一切不过是云烟过眼。只有思想才能永存,才能让逝去的躯体获得灵魂上的永生,才能让隐藏的力量蔓延到历史的角角落落,让你的力量注入新的躯体,衍生新的思想。但丁吟诵着《神曲》,以人为本的思想带来新世纪的曙光;苏格拉底赤脚行于雅典大街,哲学的智慧永耀不熄;马克思目光如炬,把握着社会的发展规律。思想是点点星火,点燃了盛大的烟火。
思想的力量固然强大,但燎烧的却也可能是生命延续所必需的希望田野。事实上,没有正确的思想,一切都会停止脉动。穷困潦倒中,绝望墨染了思想,年轻的诗人忘却了往日吟诵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走向了冰冷的铁轨,生日亦成祭日,从此再无海子。坐在时代的车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撒哈拉归来的三毛失去了丈夫,她往日随性乐观的思想随荷西溺死在了海洋,台北寓居的她孤独而煎熬,终被一条丝袜拉向了死巢。思想毁灭了他们,也警示着我们﹣﹣正确运用思想的力量才能燎烧荒原,涅槃重生。
思想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有向阳的灿烂繁盛,亦有背阴的凋萎枯暗,向阳则生,背阴则亡。星火燎原,除了创造盛大的花火之宴,亦可毁灭碧绿的生物之园。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培养思想、教育的核心目标、反思人生、磨砺思想、思想的境界。考生结合以上关键词进行审题立意即可,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现实社会,这样作文的内容才能深刻。
10.(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彧①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③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注解:①彧,即元彧,字文若,鲜卑族,北魏宗室,太武帝拓跋焘第四子。②魏孝武,名元修,字孝则,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③齐神武,即下文的高欢,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牒,有时指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证明性文件,如“度牒”。
C.起居注,是对古代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践阼,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冬至日祭祀天地这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文中即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②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大半。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C.“年少”不作“笑而不应”的主语,所以排除B、D两项。从上下文看,“遣侯景袭穰”(导致“胜败”)的主语不可能是孝武帝,同时孝武是北魏皇帝,不会迁到东魏,所以排除了A项。“求归”是“表梁”的目的,“武帝”不作“求归”的宾语。故选C项。译文为: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时,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
(2)D.践,履踏;阼,主阶;践阼,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后多指皇帝即位(登基)。此外,明清两朝每年冬至日祭天。从语境看,当指即位,所以D项错误。
(3)B.“叔母待他严苛”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可知,叔母抚养看待他比对亲生儿子还好。C.对应原文“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策之下者”,分析正确。D.对应原文“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时沙苑之后……日百余牒”,分析正确。A.对应原文“未弱冠,解属文”“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分析正确。
(4)①“隙”,意思是嫌隙;“牧”,意思是管理;“因”,意思是趁机;“之”,动词,意思是到。译文为: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书命令贺拔胜调出朝廷管理荆州,卢柔认为可以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了荆州。
②“赢”,意思是背着,担着;“属秋霖”,意思是秋雨连绵;“冻馁”,意思是又冻又饿。译文为:(他们)背着(担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恰逢秋雨连绵,同行的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
答案:
(1)C
(2)D
(3)B
(4)①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调出朝廷管理荆州,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了荆州。
②(他们)背着(担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恰逢秋雨连绵,同行的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
参考译文:
卢柔,字子刚。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对亲生儿子还好。卢柔尽心孝养叔母,也同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叔母。宗族的人都感叹并且看重他。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就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见到他并且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了他。
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调出朝廷管理荆州,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了荆州。贺拔胜让卢柔担任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密事务,卢柔很多都参与了。等到贺拔胜任太保,他让卢柔担任属官,加授冠军将军。孝武帝后来召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问卢柔的意见。卢柔说:“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他一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挡鲁阳,南面并吞旧时楚地,东面连接衮、豫,西面连接关中,率领士兵十万,伺机而动,也是中策。拿三荆的土地,与梁国通好,可以使自身免于祸难,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这是下策。”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时,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武帝后来知道是卢柔所撰写,就派遣舍人慰问,并送给他丝绸锦缎。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边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贺拔胜和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只爬山而走,背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恰逢秋雨连绵,同行的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了丰阳地界,卢柔迷失了道路,独自在枯树下过夜,寒雨打湿了衣服,他几乎要冻死。
大统二年,他到了长安。他被封为容城县男,食邑二百户(二百户人家的租税作为其俸禄)。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他为行台郎中,加授平东将军,任从事中郎,与苏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当时沙苑之战后,大军多次传来捷报,汝、颍之间,很多人起义来归附。文书往返,每日有一百多件。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符合事宜。他被晋升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户,被授任中书舍人。他升为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修撰国君的言行录。后来担任黄门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贫困,脱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他被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登位,他担任小内史,升任内史大夫,进位开府。他在官位上去世。他所作的在世间流传的诗颂碑铭檄表启有几十篇。
完成文言文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整体,观照局部。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文本的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要弄清,各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弄清,整体的中心意思要弄清。
2.审读题干,明确指向。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漏。题干常出现的词,“分析”“概括”“理解”及其先后顺序都要认真思考;选“是”还是选“非”要看清楚;是分析原因还是概括品质,切勿马虎。
3.重视注释,寻求“外援”。文后注释绝非可有可无,关于人物和事件背景的注释,往往关系到考生对选项正误的判断。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
qq.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中医专治白癜风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