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长葛县石象公社坡王李大队会计李福成欣喜地看到;许昌很多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小段包工、联产到组等形式,较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他敏锐地意识到,不久农村将会有大的变革到来。
从年开始任大队会计的李福成,在年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后的村支书。他不会想到,自己会连续35年担任村支书,更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他会跟前来视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在田间地头拉家常、话农业,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的典型。
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始于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潮水般推广至全国各地,许昌地区也不例外。它不但改变了像李福成一样的农民的命运,还改写了中国发展的历史!
一“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大概是年吧,长葛县组织开会,每个大队3个人参加,我和大队支书、一个村干部到县里开了3天会,当时的触动非常大。”9月2日下午,因年龄原因已经卸任村支书两年多的李福成回忆,让他触动非常大的大会内容是,县里要求推广土地承包到户,外地已经有了成功经验。
据李福成回忆,年之前,农村粮食亩产特别低,好的生产队小麦亩产公斤左右,大部分生产队亩产在多公斤,根本不够农民的口粮。由于都是集体核算,很多农民出工不出力,劳动生产效率低,越穷越没干劲。
“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劳动积极性提高,想方设法积攒肥料,对庄稼精耕细作。不出两年,小麦平均亩产就到了公斤。”李福成说。
年时的李福成还不知道,早在年12月的一天,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个普通社员的家里,发生了一件后来震惊全国的事儿:小岗大队的十几名社员在生产队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偷偷摸摸签订了一份“文书”,把生产队的地给分了。
随后,大包干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近万人口的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并向全国推开。
虽然稍晚,但许昌地区农村改革的大幕,在年也终于拉开了。
二同样是年,任许昌市蔬菜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的刘西保也感受到农村土地改革正在快速推进。
“年之前,蔬菜种植完全是计划性、指令性的。市蔬菜管理办公室是协助政府协调蔬菜种植大队、国营蔬菜销售公司的。当时菜农种植什么品种、种植多大面积、供应哪个销售门市,都受到严格控制,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生产销售。”9月1日,在老市农委家属院,年近80岁的刘西保接受记者采访时,精神矍铄,提起往事,滔滔不绝。
刘西保介绍说,年之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承包到组、到户逐渐推开,菜农开始根据市场形势选择蔬菜品种,不再受制于政府指令,除继续向国营蔬菜门店供应外,他们开始自己销售。
这些,在党委、政府层面更得到印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昌地委认真贯彻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开始清算农业工作中“左”的错误,明确提出要“加强劳动组织,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并肯定了包工到组、联产计酬等形式。此后,许昌地区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改革经历了一个由多种形式并存,到联产承包到组、到人、到户为主体的发展过程。
年9月7日,许昌地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点意见》,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大干部和群众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各种责任制已经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家庭联产承包,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土地承包到户,一方面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提高,农民获得了实惠;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开始普及。我们坡王李村年有了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更加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李福成说。
据市党史办提供的资料显示,年年初,许昌地区实行双包到户的生产队有个,占生产队总数的97.6%。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受到农民的普通欢迎,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从年至年,许昌地区农民的收入每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一些生产队的部分农户收入增长幅度更大,甚至翻了一番到两番。
改革开放40年,农业农村改革势如潮水,勇不可挡。从公社集体到家庭联产承包,从小麦亩产不足公斤到亩产余公斤,从年年缴纳公粮到免除农业税,从独轮车、架子车到现代化农机,从吃不饱肚子到富足的小康生活……干了17年会计、35年村支书的李福成亲身经历、亲眼见证了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一个场景让李福成终生难忘:年6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来到长葛市石象镇坡王李村的田间地头,视察农业生产工作。李福成作为基层村支书,与温总理聊农业、拉家常,还吟诗一首“喜雨催麦老,穗齐籽粒饱;喜雨促秋管,秋季能丰产”,当场受到温总理的赞赏。
这个场景,成为农民李福成的最高荣耀,也成为改革开放40年许昌农业生产工作的荣耀!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杨红卫
本期编辑:杨柳
值班主编:付饶
内容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