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襄城县就以金灿灿的小麦、大豆、玉米和黄橙橙的烟叶闻名于世,这耀眼的金色在为其带来“金襄城”美誉的同时,也给她戴上了“农”字号帽子。翻开襄城县历史画卷,我们会发现,襄城工业兴起较晚,年之前,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实体。但事物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勤劳智慧的襄城人改变了这个历史。
这是年襄城县交出的成绩单: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5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8亿元,同比增长21.3%;城乡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98元,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0.2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煤基化工产业发展稳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首山化工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亿元;高纯硅材料产业主导地位初步确立,已列入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许昌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吨高纯度硅烷气设备安装完成,电子级多晶硅项目中试圆满成功,4GW高效单晶硅电池片项目一期14条生产线全部投产,日产电池片万片,日产值万元。
(网络图片)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襄城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城南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和城北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重点打造“一体两翼”的工业发展格局,在产业链条延伸、科技投入、转型升级方面做足文章,在工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中演绎了精彩“变脸”,高纯度硅烷、光伏电池片、智能食品机械……一批批高大上的工业产品从这里走向国际,与国际行业巨头“叫板”。戴了千年的“农”字号帽子摘掉了,“工业强县”印在了对外展示的名片上,襄城县完成了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华丽转身。
龙头引得风云来——企业战略领转型
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的工艺技术国内领先;
制氢项目年产6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
生产的高纯度硅烷气纯度为99.%,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名列全国第一;
4GW高效单晶硅电池片项目建成后,是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效单晶硅电池片生产基地;
……
襄城县在工业经济转型中迈出了坚定有力的步伐:以煤基化工产业为基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同步发展硅材料、智能装备等特色产业,在吸引河南硅烷科技、平煤隆基新能源等一批实力型企业纷纷落户投产的同时,壮大万杰智能科技等本土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内链条最长、横跨领域最广的煤化工产业链条,硅材料产业链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具备一定规模;形成了以煤化工产业为开端,逐步向硅材料、炭素制品、新型建材等产业辐射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实现了从原煤、洗煤、炼焦到余热发电、矸石制砖、化工产品回收深加工等一条龙全受益,对煤炭做到了“吃干榨净”;打造出资源优化配置、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合理、链条有效衔接的精细化深加工发展格局,成为国内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样板园。
(网络图片)
年,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襄城县规划编制了《中原硅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并成功创建河南硅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全省唯一)。目前,以河南硅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高纯度硅烷气及电子级多晶硅、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效单晶硅电池片为核心的硅材料产业,已被纳入许昌市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致力打造“中原硅谷”和千亿级硅产业集群。
多轮驱动互助力——产业提升推转型在现有煤基化工产业的基础上,襄城县还大力实施焦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围绕焦炉煤气转化、余热余能利用开发、焦粒焦末回收利用,大力发展甲醇精制、焦粒焦末制水煤气、循环氨水余热综合利用等项目,进一步发展聚氧甲基二甲醚等项目;围绕焦油深加工分支产业链,大力发展针状焦、延迟沥青焦、苯酐、蒽油洗油深加工、煤系沥青基碳纤维等项目,做优煤基化工产业体系。
为使煤基化工产业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襄城县围绕煤基化工产业链的跨领域延链补链,重点发展与主链关联度高、衔接紧密的精细化工、医药化工产业链,特别是苯加氢、苯酐、蒽油洗油深加工等项目的下游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及产品就地转化能力,形成特色产业。
(网络图片)
近年来,硅烷气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襄城县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围绕硅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硅微粉产业项目,解决硅材料产业发展的原材料问题。依托高纯度硅烷气的大规模化生产,发挥产品优势招引相关配套的硅材料产业项目入驻,扩大硅材料产业规模。依托成熟的煤化工产业基础,能够源源不断为有机硅产业提供原料的优势,发展从单体、中间体、到产品的有机硅全产业模式。
(网络图片)
同时,襄城县还注重培育发展智能化装备制造。以万杰智能科技公司为龙头的食品机械科技园区正在谋划实施,围绕智能装备制造,引导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不断培育发展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化制造转变。
登高望远谋全域——布局合理促转型产业是发展之本、兴县之基、就业之源,而如何合理布局产业,使其快速发展是提升襄城县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
立足于打造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煤化工、硅材料产业基地,襄城县依托煤基化工产业链优势,以资源资本为纽带,加快建设高纯度硅烷气、电子级多晶硅、高效单晶硅电池片项目,4GW高效单晶硅电池片项目一期投产、吨高纯度硅烷气项目建成,吨电子级多晶硅项目中试成功。
此外,襄城县煤基化工主产业链条已十分严密,煤气制氢项目所产生的氢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下游尼龙化工、硅烷生产等项目,实现了煤基化工产业与尼龙化工、硅材料产业的有效衔接。焦油深加工、针状焦、苯酐项目打通了“煤焦油-沥清焦-特种石墨制品”、“煤焦油-针状焦-炭纤维”、“煤焦油-苯酐-精细化工”、“煤焦油-蒽油洗油深加工-医药化工”4条产业链。高纯度硅烷气、电子级多晶硅项目为硅材料产业的发展筑牢了基础。万杰智能科技公司的智能化转型,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变。襄城县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的基础已形成。春风化雨润芳草——服务环境助转型在新兴产业领域,不能光顾“摘果子”,更要“送肥料”。
为此,襄城县转变作风,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致力打造优秀的服务环境,为在襄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多次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实行项目建设领导分包制度和“五个一”机制,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每月第三个工作周周三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轮流现场办公,帮助企业破瓶颈、解难题;先后出台一系列措施,指导全县企业持续健康运营,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的发展新态势。
(网络图片)
春风劲鼓正扬帆,创新发展不止步。放眼未来,襄城县在做优环境做好服务的同时,继续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四化要求,引导企业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主动解放思想,冲破阻碍发展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把握客观规律,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掀起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为襄城经济注入无限生机。
我们有理由相信,装上了工业经济的“新引擎”,襄城县转型发展的步伐一定会越走越稳,襄城县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武芳
本期编辑:杨柳
值班主编:连甲
内容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