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陪我妈买菜,她都一定要找菜贩要两根葱。
我问:为什么非要找人要两根葱?
我妈:因为以前要四根,现在葱涨价了,菜贩只舍得给两根。
我:……可是家里不是还有葱?
我妈:有备无患。
这又让我想起我外婆。
她老人家有个特点,吃饭总是扭扭捏捏。
我:您吃。
外婆微微一笑:你们吃。
结果一桌子菜吃不完,第二天她就专心吃剩菜,导致新菜又剩,形成循环。
所以,外婆每顿都吃剩菜。
她们总是信奉有备无患,日复一日地省吃俭用,把生活过得精打细算。
早些年,我对这种行为哭笑不得,各种讲道理甚至发脾气,后来就算了,随她们去吧。
因为我理解了,这些是年代留下的烙印,不是讲讲道理就能擦除的。
在那个物资极度短缺的年代,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机感,以至于有点存粮都不敢肆意挥霍,因为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得吃。
我们相信:今朝有酒今朝醉;他们却想:明天没粮饿肚子。
这种由于“吃不饱、穿不暖”而产生的心理深刻地影响了6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而我们80、90后,更多的是“吃饱了撑得慌”,所以我们一度流行享乐主义。
于是我们月薪五千,穿着五千的yeezy,背着两万的LadyDior.
我们并不是有钱,只是比较敢花。
这样生活看上去挺有品质,其实没什么存款,就是传说中的穷开心。
以前我也过着享乐主义的生活,有多少花多少。后来因为一些事,我改变了观点。
因为机缘巧合,接触了一些富人,他们该大方的时候大方,但该“抠”的地方还是“抠”,让我觉得精打细算的消费观并没有过时。
比如有位上市公司的COO,当他听说油价将在凌晨上涨时,他会连夜开着他的跑车去把油箱加满。
我问:你就在乎这点钱?难道你们的时间不是更值钱?
他说:第一,我闲时的时间并不值钱;第二,我工作的长项就是成本核算,这个已经深入到我的意识里,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这是本能反应。
还有一位贵妇,开豪车逛街时,她会把车停到远一点的场地。为了免费停车,她宁愿多走一些路。
我问:你鞋也挺贵,牛皮底,不怕磨鞋?
她说:我光脚走。
我:……
她:开玩笑的,我鞋子不怕磨,因为没有哪个女人买新鞋是因为把旧鞋穿坏了的。
当时我就学习了,我知道花钱是一种乐趣,没想到省钱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贵妇还说:"省钱过日子的诀窍多着呢我儿子从小就体弱多病,医院运用中医疗法,减少门诊输液,减轻孩子扎针穿刺痛苦!长期以来,矮小症患儿、脑损伤后遗症患儿的用药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医院对此类患儿用药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医院这一举措,真正地做到了一心为民!"
我听后,遥望落地窗外,心中怅然——一心为民,民心向你!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板给小编互动,讲述一下你为“省钱”做过哪些小事,或者分享你的节俭秘诀。留言获赞次数最多的前三位网友,可赢得小编提供的神秘礼包哦~~)
急救—
(各科室联系电话请回复“1”)
医院本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