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首席记者吴军/文
首席记者宋亚猛记者耿毅卓实习生钱贵子图/视频
01:23以前,提到三门峡,人们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矿,金矿、铝矿和煤矿。
现在,再提三门峡,人们想到的是翩翩起舞的白天鹅,绿意盎然的黄河生态廊道,上演速度与激情的马拉松比赛、环中原自行车公开赛等。
近日,三门峡市委召开了第八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四五期间,三门峡还将带给人们哪些惊喜?
7月22日,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接受了顶端新闻独家专访。
“串珠成链”工程,文旅+体育给天鹅之城赋能
7月23日,“行走是吾乡”环中原—年度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启动仪式暨三门峡站比赛将举行。来自全省多支车队的骑手将在风光旖旎的黄河赛道上展开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角逐,感受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的魅力。
在此之前的6月30日,三门峡市委八届三次全会刚刚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专题部署,这在三门峡市历史上是第一次提出要建设知识城市、年轻城市、创新城市,那么,体育在其中会如何发挥作用呢?
7月22日,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在接受顶端新闻独家专访时称,国家强则体育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体育力量。
近年来,三门峡市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锚定“两个确保”,围绕贯彻落实“十大战略”“十大河南”,深化“体育河南”建设行动。特别是依托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实施“串珠成链”工程,将黄河文化、仰韶文化、老子文化和天鹅文化等元素有机串联起来,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体育产业、打造精品赛事,三门峡黄河马拉松暨三门峡天鹅女子马拉松荣获“中国马拉松银牌赛事”“自然生态赛道”荣誉称号,横渡母亲河活动6次荣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称号;同时,大力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公里的豫西体育走廊全面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初步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网络基本建成。
“我们努力把体育产业、体育赛事打造成反映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美好画卷、展示三门峡良好形象的窗口,打造成提升三门峡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渠道,切实让体育事业为我市加快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推动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动力!”刘南昌称。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三门峡有历史基础和四大优势
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三门峡市有哪些基础和优势?
刘南昌称,三门峡有悠久的历史基础。
三门峡是个移民城市,这个原因造就了三门峡包容、开放、创新、敬业、奉献的底色,也给三门峡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三门峡还有很多优势,如人才优势。把高校毕业生来三门峡就业作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目前,每10万人中,三门峡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口达到1.18万人,大学生人口占比居全省第5位。这几年,三门峡还出台了很多人才引进措施,坚持把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作为“首位战略”和“一号工程”来推进,出台了“1+8”人才政策体系和“人才科技政策30条”。
还有平台建设优势。以实体经济为“主体”,支持实体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微升小、小升规、规上市、企上云”,提升企业规模和上市公司数量;以科技和金融为“两翼”,强化科技对实体经济的带动,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赋能。成立了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三门峡双创园等。
三门峡也有产业体系优势。现有的“黄白黑”产业,可以把原料变成材料,材料变成机械,机械变成器材,器材变成装备,很多大型企业每年光在研发上的投入就达10个亿以上。研发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年,三门峡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跃居全省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居全省第四位。年一季度,三门峡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全省排名第一位。
三门峡启动“十百千万亿”工程,打造美丽河南
三门峡旅游资源丰富,全省目前共有家4A级景区,其中,三门峡就有15家,数量在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中排第五。素有“天鹅之城”美誉的三门峡,是如何持续打造“美丽河南”,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
刘南昌称,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三门峡迅速行动,目前看来效果明显。
“这其中,我们推动了‘十、百、千、万、亿’生态治理工程。”刘南昌称。
十,是指对三门峡境内的18条黄河支流的改造。以前,由于矿山的开发,三门峡境内很多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次,三门峡启动了“小秦岭保护战”,先从三门峡到小秦岭的5条河流治理入手,然后把全市的18条黄河一级支流河流全部进行了治理,一改过去矿渣遍地、污水横流的场面,目前全域清水入黄。年,小秦岭矿山生态修复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入选联合国生态治理典型案例。
百,是指在治理18条支流的同时,公里的黄河生态走廊同时改造完毕。这让三门峡作为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不但确保了黄河安澜,改造了原先泥沙俱下的局面,而且通过生态治理,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当地文旅体育的发展,目前沿黄的90个乡镇已有60多个都变成了美丽乡村,村民收入增加了20%以上。
千,则是指加大了对各种交通干线、乡镇公路等的植树造林,完善千里城市交通道路沿线绿化美化,森林覆盖率达到50.7%,是河南唯一一座森林覆盖率超过一半的城市。
另外,万亩矿山修复,今年是决战的最后一年;亿吨淤积泥沙综合利用,目前已清理3亿吨泥沙,既保护了黄河安澜,也推动了绿色能源的使用。
明年,三门峡人均GDP争取达到10万元
提到三门峡,人们会想到当地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标性建筑,那就是形状像“聚宝盆”的三门峡文化体育中心。
年度,三门峡市GDP总量在全国内地城市中排第位,但三门峡市实现人均GDP约7.78万元/人/年,在全国内地城市中排名第99位,进入了全国百强,在河南排第4(仅低于济源、郑州、许昌)。
十四五期间,三门峡的人均GDP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明年人均GDP争取达到10万元。”刘南昌笑着说。他觉得这个目标很有希望实现,因为,国家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说到底还是为了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内的城市,只有郑州的人均GDP超过了10万元。
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三门峡从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的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