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许昌新闻
许昌政务
许昌旅游
许昌经济
许昌百科
许昌生活

袁昕技术升维管理赋能,编制能用管用好用

导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多规合一”改革精神,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质量,近日,“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组织规划编制单位院长围绕如何解决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交流研讨。我院袁昕院长从两个方面对清华同衡的实践探索及工作建议等作了阐述。

袁昕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清华同衡立足全国不同自然地理特征、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不断探索在规划编制中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加强协调性、注重操作性。

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国土空间规划要坚持目标、问题和实施导向相结合。一方面,清华同衡从“解决实际问题”和真实需求出发,针对国家战略落地难、规划体系协同难、弹性预留管控难、规划实施监管难等规划编制中的真实问题,探索保证规划能用、管用的技术路径;另一方面,加强院内制度和研发创新,从项目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智慧工具和平台运用等方面支撑规划科学编制,提高规划编制质量,保证规划“好用”。

01

编制“能用管用好用”规划的实践探索

一、能用——提升战略性、协调性和科学性

1、战略性:加强对“以人民中心”、“双碳”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路径研究

以内蒙古兴安盟国土空间规划为例,搭建“人-资源环境-产业-城市-乡村-土地”匹配分析的多情景测算模型,为城镇化模式、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依据。

“人口-资源环境-产业-城乡-土地”相匹配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资料来源:兴安盟国土空间规划,清华同衡)

以山东省烟台市低碳发展研究为例,推动“五网融合”的低碳城市基础设施空间框架,分类施策提出增量与存量空间的低碳技术引导。

新建与更新单元低碳建设要点

(资料来源:烟台市智能低碳城市规划,清华同衡)

2、协调性: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衔接的规划协同体系和立体化传导机制

探索建立多级规划传导内容架构和传导机制。以许昌市国土空间规划为例,综合运用指标、边界、分区、名录、时序等多种传导手段,创新“三位一体”的规划任务表和指引图则等传导形式。

“2表4图”市-县传导形式

(资料来源:许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清华同衡)

推进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全链衔接机制创新。提出“两规”五年同频滚动协同机制和全链衔接机制。

市县“两规”编制、审批、实施全链衔接机制

3、科学性:(1)统筹协调多规矛盾和冲突,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探索基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构建基于“双评价”和三线划定的综合集成技术路线,并建立多规冲突协调处理的技术思路。

(2)强化区域协同和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对策研究

创新都市圈地区协同发展机制,构建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举措的国土空间规划对策和工具集。

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具体对策

(以福州、成都等都市圈发展规划为例,清华同衡)

二、管用——落实操作性、连续性和参与性

1、操作性:(1)加强“城镇开发边界“管控规则和启用程序等系统研究

聚焦实施、管控和启用三大环节,在保证弹性引导的同时保证城市结构的合理性和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落地实施。以随州市为例,针对弹性发展区,形成“1套定期评估及动态监测机制+布局、规模和功能3大管控要求+基于规模比例的3类启动程序”的管控实施思路。

城镇开发边界管控规则和启动程序研究

(资料来源: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清华同衡)

(2)推进文化保护控制线及文化用地等政策管控机制研究

立足自然资源部门事权,以景德镇市为例,提出“4个1”(1条文化保护控制线、1个分区、1项用地、1套机制)的文化空间治理工具探索。

文化空间治理工具研究

(资料来源:景德镇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清华同衡)

2、连续性:明确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监管内容,切实有效保障规划实施

通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各层级的监管重点内容,开展监测、评估、预警的侧重点,以及程序性、技术性、保障性要求。

资料来源:自资部信息中心课题《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一般规定研究》,清华同衡

3、参与性:充分动员和发动人民群众参与规划工作,提升空间治理能力

构建“居民调查-规划参与-规划公示-规划科普”的全流程公众参与机制与手段,推动责任规划师制度实践。

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学院路街道相关实践活动(清华同衡)

三、好用——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智慧规划编制

按照“思维转换、架构转换和模式转换”的思路,搭建全院协同平台。对技术沟通与政策对接、行业资源整合与战略合作、行业发声和地方宣讲、院内技术体系构建、项目质量管理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主体工作进行全面统筹。

清华同衡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和业务协同平台架构

推动工作手册和技术工具研发。形成清华同衡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技术手册。推动技术工具研发,获得双评估、一张图、三区三线、监测评估预警等多项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

清华同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技术手册框架

清华同衡部分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软件著作权

统一技术标准,强化院内标准规范建设,形成清华同衡基础数据底盘、制图规范和数据库入库等系列标准规范。

清华同衡国土空间规划标准规范建设情况

强化项目管理,完善审查制度,颁布院内《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项目审查工作要求》。院级统筹,多专业协同,专题部署,全院宣贯,落实分级精细化质量管理要求,群策群力发挥责任担当。

清华同衡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审查工作制度建设情况

推动智慧规划编制。开展基于“系统动力学+情景模拟+时空大数据”的前沿技术研发,推动空间潜力情景分析、要素流动与配置模拟评估、人居系统数智化等多维度应用。

02

下一步工作推进建议

一、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发展,坚持政产学研相结合、技术业务一体

清华同衡将继续强化政产学研用深度协作与融合,积极反哺学科建设,培养一支长期致力于国土空间与美好人居的智慧规划与实施管控技术研发的综合集成创新团队。

希望自然资源部在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给予全国规划院体系更多的支持。

清华同衡产学研平台推进的重点方向和领域

二、推动地方能力共建,提升“多规合一”的基层管理能力

以规划编制工作为契机,强化规划编制单位与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技术业务联动。加强宣贯工作,提升政府和不同社会主体对国土空间规划重大意义的认识。

深入了解和调研地方规划管理中面临的难点和痛点,形成“多规合一、面向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控体系,提升面向实施维度的基层管理水平。

清华同衡与地方业务能力共建

面向“多规合一”和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清华同衡以练就真本领,解决真问题为出发点,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持续加强研究投入与全方位统筹,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让国土空间成为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的家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changzx.com/xcsh/1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