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繁花似锦,魏都大地春意渐浓。
春意,跳跃在转型发展的浪潮里:2月20日,随着一声令下,业诺汽车高强度轮毂自动化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拉开了春节过后全区产业升级的序幕。按照计划,今年魏都区谋划实施重点项目个,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
春意,绽放在实干争先的奋斗中:2月19日上午,魏都区领导干部会议号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力推进“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富民安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各项工作抓出彩、出重彩。
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在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近年来,魏都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高擎起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大旗,矢志不渝践行高质量发展新理念,一幅宜居宜业的城区发展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新势头
政府添柴旺底火
“一封贺信虽轻,但体现了魏都区委、区政府的深情厚谊,也更坚定了我们植根魏都、深耕新材料产业链,为魏都繁荣、为许昌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今年春节前夕,爱彼爱和总经理张光明没有想到,对荣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企业,政府还专程登门送上贺信。而这封贺信,也成了他眼中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
作为新材料行业的“隐形冠军”,爱彼爱和的气凝胶制备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已于正月初四正式复工,目前公司正满负荷生产赶订单。可以说,这份良好的发展势头,得益于创新,也将督促我们致力于创新,努力把许昌打造成为知名的新材料集散地。”在张光明看来,优良的营商环境和领先的技术优势,让他对公司未来有了更多憧憬。
打造优质高效的创业环境,培育和服务更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正是魏都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结构优化、产业转型、质量提升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区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统筹推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建设了五大工业园区,培育了三大主导产业,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正在实现由低向高、由弱向强、由小向大的转变。作为传统优势,魏都区服务业层级不断提高,互联网经济、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势头强劲,魏都特色商业区晋升为全省首家“四星级”服务业“两区”,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前景光明。
(纪年科技园网络图片)
加快创新发展,关键在人才。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魏都区把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招才引智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做到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唯才是用,成功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等10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长江学者任章等多名高层次人才,而这些英才为魏都区带来的产业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创造年产值32.68亿元,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静脉科技产业园网络图片)
随着一项项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一条条改革措施落地实施、一个个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魏都大地处处释放出提速发展的新动能。年,魏都区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比重达54.3%。一个突出创新引领的魏都,正在迈向充满无限可能的瑰丽未来。
新活力
企业创新促升级
你印象中的搅拌站,还是工人来回穿梭、尘土飞扬的画面吗?
在魏都区庞庄搅拌站,却有不一样的生产场景:只需轻点鼠标下达生产指令,混凝土的原料配比、加工、生产、交付等就能进行全程监控,一系列复杂动作一气呵成、精准无误。而这一切,正是得益于德通振动研发的5G+搅拌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该平台的应用,真正实现了搅拌站绿色化生产、精益化运营,大大提高了搅拌站的质量控制、市场盈利和行业监管等能力。”德通振动信息总监时文海告诉记者,以庞庄搅拌站为例,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该站生产能力提高了30%,综合效益每年增加了万元,在年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名单中,5G+搅拌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光荣上榜。
(德通振动搅拌技术有限公司许廷合摄)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兴则企业兴。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的宏大主题下,魏都区聚焦“智造之都”建设,坚持“创新驱动、智造升级”,邀请专家就企业上云、“两化”融合、智能化改造等有关政策和业务流程进行集中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区创新高地的“海拔”不断提升。
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该区围绕五大工业园区建设,牢牢抓住产业升级“牛鼻子”。年,该区实施“三大改造”项目入库17个,总投资91.4亿元,其中恩诺格汽车尾气净化系统生产线项目、爱彼爱和气凝胶产品深加工项目、德通振动搅拌智能车间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开展智能化改造20家,建设省级智能厂间1家,培育“隐形冠军”企业4家。同时,中华电气网、电力智能运维平台、5G+搅拌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建设稳步推进,不仅成为该区科技创新的标志性工程,还为全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京益求精科技有限公司侯聪摄)
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该区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通过与长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国家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阻燃材料检测中心在魏都区设立分中心,先后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魏都高新技术产业园被评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纪年科技、德通振动、爱彼爱和、京益求精等一大批创新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的高科技知名企业享誉海内外。而随着浩瑞建材、金叶科技、业诺车轮、欧绿保、深圳领存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有序推进,魏都区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愈加充沛。
在去年召开的许昌市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魏都区共有16家企业登台领奖。丰硕的成果,进一步凸显了魏都区的创新活力,而发展新动能的加速积聚,也撑起了魏都发展的新天地。
新高度
创新驱动势燎原
魏都区作为一个地处中部、处在转型发展重要关口的建制区,今后的创新之路究竟该怎么走?怎样才能抓住机遇,主动应变求变,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可以说,推进‘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富民安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关系魏都区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在魏都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魏都区委书记李朝锋语气坚定地指出,“创新强区”主要是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两个作用,坚持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之路,通过“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梯上楼”,聚集创新人才,培育高新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围绕“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富民安区”工作思路,记者了解到,今年魏都区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实力,以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需求。
(中华建筑骨料网侯聪摄)
积极培育创新主体。该区将实施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力争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80家以上,省、市科技孵化器2家;深入推进“三大改造”,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2个,预计完成投资45亿元;持续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引导30家企业完成对标、2家企业完成贯标;大力发展线上云服务,推动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快速发展;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以5G+搅拌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龙头,确保5G工业应用试点示范项目3个以上。
集聚创新优质资源。魏都区将支持纪年科技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实体平台和具体项目为纽带,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国家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早日运营,举办好全国阻燃学术年会和国际阻燃峰会高峰论坛,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科研中心落地,开展创新资源共享、科技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
(晨鸣纸业侯聪摄)
壮大创新人才队伍。该区将深入实施“许昌英才计划”,力争全年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个;研究出台人才引进政策,解决好引入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高科技人才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制定完善重大科技贡献奖励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力争全年新组建高规格创新研发平台2个、新建市级研发平台3个。
实干成就梦想,担当成就事业。勇立创新发展潮头,魏都区劈波斩浪,正奋勇前行。
本文编辑丨何巧学
记者丨许廷合
编审丨张语
内容来源丨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