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临泉,有你更精彩!
阜阳位于中原文化区的边缘,春秋战国时期,这里长期属于楚国,楚文化成了当时主流文化,阜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杂说横流,古代的阜阳战事连连,硝烟不断,战争的洗礼,使阜阳留下了戎马文化的烙印。一部阜阳名人史几乎就是一部灿烂的戎马文化史。那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从它的地名开始,了解阜阳独特的魅力~
1
界首市
界首,据李诚《安徽省各县市名称考释》:“界首集‘西与河南省交界,而安徽省界自此始,所以集名界首。’”
据史书记载,北宋初年,境内有一沟(现已不存),是颍州与陈州的分界沟,于是设置界沟镇,设界沟驿。元代改设界沟站。明洪武年间,又在这里设界沟关。后来,到了明朝末年,因为界沟是颍州府边缘首集,于是开始称这里为界首集。这也就是界首市的雏形。
年抗日战争爆发,界首因水陆交通便利,成为从前方到后方,从敌占区通往陕、甘、川、黔、滇等省区的要道,因而迅速发展起来,自此初步形成了界首三镇。几经风雨,在抗战的硝烟中,界首市诞生了。此后,市政府址几经迁徙:先迁至玉平街,再迁至生产街南口,最后迁至新华街臧公馆。
2
太和县
太和县早在春秋时期就存在,太和古为豫州之域。春秋时属宋,名为鹿上。秦国统一后,设置新阳县(今太和),属颍川郡。梁时改为陈留县,隋又改陈留为颍阳县,唐贞观元年(年)废颍阳,并入汝阴(今阜阳),宣和元年(年),更名为泰和县,元至元二年(年),泰和入颍州,大德八年(年),重新又设置县,改“泰”为“太”,县址迁到了今天太和县所在地,属于颍州,后属于汝宁府。
年解放战争结束,全境解放,成立太和县,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年1月与界首合为首太县,同年4月恢复太和县。后“太和”一直沿用至今。
3
临泉县
临泉县古称寝丘,又称沈丘,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的古城。周朝曾建有沈子国,是周文王第十子聘季载的封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寝县。唐武德4年(公元年),在此设沈丘县,直至元朝。此后历代,临泉分属颍州、阜阳。年1月,正式成立了临泉县,因县城滨临泉河而得名。
4
阜南县
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南端,淮河中上游结合部北岸。年设县,因位于阜阳城南,原系阜阳县南境而名。阜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三国名将吕蒙、解放军著名将领聂鹤亭将军的故乡呢。
5
颍上县
颍上县,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黄淮平原最南端。颍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时期设“慎邑”,秦汉置“慎县”,南北朝称“楼烦”,隋大业二年(公元年)定名颍上县,迄今已多年。
6
颍州区
颍州东魏置,治长社,在今河南长葛县西一里,后移治颍阴,改称郑州,即今河南许昌市治,北周又改为许州。唐朝的时候重新设置,改名为汝阴郡,到了宋初的时候称为颍州,升为顺昌府。金得为颍州,治汝阴。到今天属安徽阜阳市管辖。
7
颍泉区
颍泉,因处在颍河、泉河之间而得名,故得名“颍泉”。颍泉区地处阜阳市中心区域,位于沃野千里的淮北平原腹地,自古就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的美誉。两河于城区而交汇,诚所谓“郡楼斜依夕阳开,合流汝颍抱城来。”
8
颍东区
因处在颍州以东而得名。
Ta们都在看〖微临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