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来说说河南省的具体情况。河南省是咱中国中部六省中的一个,也是咱国家的粮食大省和人口大省。根据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河南省的总人口有九千九百多万,只比广东省和山东省少,排在全国第三位。除了西部、南部和西北部的一些山区,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特别适合种地。从古代开始,河南就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所以就有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现在,河南省依旧是重要的粮食、蔬菜供应地。河南省下面管着17个地级市,包括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许昌市、新乡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漯河市、焦作市。另外,还有个省辖市比较特殊,那就是济源市。
实际上,在历史的进程中,关于襄城县的归属问题,开封、许昌、平顶山这三个城市曾经有过多次反复的争夺。如今,襄城县归属于许昌市管辖。年时,襄城县的总人口有六十多万,GDP总量达到四百八十多亿。那么,这三个城市究竟为何要争夺襄城县呢?
咱都知道,咱中国的行省制度是从元朝开始的。经过元明清三代的调整和整合,各方面都进行了合并,才逐步形成了内陆各省的基本框架格局。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河南省的大体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了,下面管着9个府、4个直隶州。这些地方分别是:开封府、河南府、彰德府、怀庆府、卫辉府、归德府、南阳府、汝宁府、陈州府、许州、陕州、汝州、光州。
清朝前期,襄城县归开封府管。雍正时,许州从散州升为直隶州,襄城县等就被划入许州,直到清朝灭亡。年,清朝没了,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河南地理位置重要,人多粮足。控制河南,不仅有吃不完的粮食,还有大量的兵源。
那时候军阀打来打去,把各地都破坏得不成样子。土匪也在各地横行霸道,再加上黄河决口、大旱灾,三四十年代河南老百姓的日子真是太苦了。建国初期,大规模战争结束后,国家开始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这时候,河南省设立了很多专区和地级市,像许昌专区、开封专区、洛阳专区等等。
一开始,襄城县都归许昌专区管。五六十年代那会,许昌专区的区划变了好几次。最厉害的时候,许昌专区管着19个县和县级市,地方可大了。包括现在的许昌市、漯河市,还有周口市西边几个县、平顶山市东边几个县。60年代末,全国的专区都改成了地区,许昌专区就变成了许昌地区。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开始持续快速增长。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各省下属地区陆续进行了多方面的区划调整。年,许昌地区下辖的鲁山、宝丰、叶县等3个县,划归平顶山市管理。年,许昌地区撤销,设立了许昌市和漯河市。
原许昌地区所辖各县中,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等4县划归许昌市管辖,襄城县、郏县等2县划入平顶山市,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县等3县则归漯河市管理。此时,许昌市仅辖1个区、4个县,辖区范围较小。而平顶山市则下辖11个区、县、县级市。
对于发展经济而言,平顶山市所管辖的区县过多,带动力量不足。许昌市则是下辖区县太少,不利于平衡发展。同时,在许昌市和平顶山市之间,还存在着水资源分配的问题。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年,原本由平顶山市管理了11年的襄城县,重新划归许昌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