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之战本质上是一场军事政治仗,或者说是政治军事仗!这一仗是夏朝统治下的一个小方国——商,不满夏朝的残酷压迫,深谋远虑地筹划多年,最终起兵造反、兵戎相见,只一仗就把统治了四百多年的夏朝推翻了,并建立了自己的家天下—商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大禹依靠治理黄河的不朽业绩,对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也进行了革命性改革,改变了尧舜时期的禅让制继位方式,临终前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夏启,这一改革可不得了,实际上是把原始的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制的政治先河。
夏朝一共统治了四百多年、传位十四代,到了最后一任帝王夏桀履癸时期,更是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王朝上下危机四伏。关于夏桀的暴虐淫逸,可以说炎黄子孙人尽人皆知。他宠信王后妺喜,重用嬖臣,残杀忠臣,对百姓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压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民众愤怒地诅咒他“时日盍丧,予及汝偕亡!”(《汤誓》)夏桀什么时候死呀,我们宁愿与他同归于尽!
就在夏朝日渐衰落的过程中,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强盛起来。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属东夷集团之一部,先世曾居于殷(今河南安阳市),故亦称殷族、殷商。在汤之前,商族一直是臣服于夏朝的,其始祖契在尧舜时代曾协助禹治水有功,舜任命他为司徒,“封于商,赐姓子氏”。商逐渐成为宗族名称,后来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到第十四世汤时,商族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商族的首领成汤很不简单,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当他看到夏桀荒淫无道时决心消灭夏朝,并积极筹措攻夏立国的计划。
作战经过
在与夏朝决战前的部署阶段,商汤在贤臣伊尹、仲虺的辅佐下,巧妙谋划,“先为不可胜”,逐一翦除夏桀的羽翼。
首先是政治上争取民众和盟友,一面揭露夏桀的暴虐行为,一面巧妙宣传商汤的仁道,以争取人心。其次在策略上精心谋划,高度重视“用间”,深入刺探军情!商汤派遣伊尹数次潜入夏桀内部充当间谍,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混乱状况。再次在部署上采取先弱后强、绝其羽翼的方法,逐步削弱夏朝实力。
第一个打击目标指向夏的属国葛,以替童子复仇的名义起兵灭葛,继而集中兵力逐步灭韦、顾,最后攻灭了实力较强的昆吾(今河南省许昌市)。随后,商汤停止向夏桀纳贡以试探其反应,以待战机。夏桀则是调动九夷之师,准备伐商,商汤则马上“谢罪请服,复入职贡”。这样夏桀就下令罢兵,仍然整天饮酒作乐。夏桀下令罢兵不征伐商,可是一年之后,昆吾的夏伯率军向商进攻。商汤率军迎战昆吾。一战而大败昆吾军,再战而杀夏伯灭昆吾,将昆吾的土地、人民并入商。
当夏桀得知商汤灭了昆吾,而不再入贡,又下令调东夷的军队征伐商汤,但东夷的首领们不听调遣。此刻,伊尹见灭夏的的时机成熟了,就建议商汤率军征讨夏桀。
公元前年,商汤兴兵伐夏,战前他隆重举行誓师,誓师后汤简选良车70乘,必死之士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战术,由亳都今河南商丘沿黄河南岸西进,利用大河作掩护使夏桀不能察觉,待至潼关附近再渡河而北进,发起突袭,攻击夏都今山西安邑之侧背,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双方军队在鸣条展开了大对决。
决战中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后归依于属国三朡(今山东省定陶县东一带),商汤乘胜攻灭了三朡,夏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病死。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结束。
作战结果
鸣条一战,商汤取得大胜,遂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开始了商王朝历时五百多年的统治。成汤灭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以暴力形式推翻没落王朝的战争,也被称为“成汤革命”。
军事评说
从军事角度看,鸣条之战是中国上古时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
首先是战争筹划和作战准备深入精细,舆论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谋划颠覆夏政权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揭露夏桀暴虐无道的罪恶,激发民众的怨恨仁愤怒情绪,一方面广施仁德以争取民众拥戴,同时利用民众崇拜天帝的宗教信仰,发布《汤征》、《汤誓》、《汤诰》,宣传自己替天行道、代天伐罪的必然性,即“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为战争取胜奠定了扎实的民意基础。
其次是开创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上智用间”的情报战先河。商汤派出伊尹深入夏朝内部观察夏政,联络夏臣,处处宣传汤之仁德,并不断将夏政弊端报告商汤,暗中侦察中原地形,为尔后用兵灭夏提供了重要依据。再次是采取蚕食、渐进的战争策略,逐次吞并夏附近各诸侯,不断孤立夏朝并发展壮大自身,待势力强大之时突然发起攻击,一战而得天下。
最后是在战法运用上采取大迂回断夏后路的作战方式,出其不意、攻敌不备,夏桀仓促应战,进退失据,最终一败涂地。凡此种种,均为我国古代战争史提供了卓越不凡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