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许昌新闻
许昌政务
许昌旅游
许昌经济
许昌百科
许昌生活

春秋战国的故事24周郑两国三代的博弈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郑国小霸的崛起之君——郑庄公

郑武公和秦襄公一样,也是护送周平王东迁的大功臣之一。因此,郑庄公即位后,就已经和周王室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而郑庄公也利用了自己和周王室的特殊关系,为自己夺取了一系列的利益,使得郑国成为了东周初年的首位霸主。

在春秋初期的几十年中,宋国和卫国是郑国发展的直接障碍,故直接或间接反击、讨伐宋国和卫国便成为郑庄公首要的战略目标。其时,周天子的实力与诸侯不相上下,但在诸侯中仍然有一定的号召力。基于此,郑庄公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借周天子的名义去讨伐那些对郑国发展构成威胁或障碍的国家,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在春秋初年是出尽了风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郑庄公二十二年(前,周平王49年),叔段叛乱失败后,公孙滑(共叔段之子)逃到卫国。卫桓公为他攻打郑国,占领了廪延。于是,郑庄公便以周天子的名号,联合周王室、虢国,共同出兵攻打卫国南部边境,又请求邾国出兵相助,与未经国君鲁隐公同意即到来的姬羽父、邾国国君在邾国的翼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九十里)会盟,之后攻打卫国。

郑庄公二十六年(前年,周桓王二年)九月,宋国军队掠取了邾国的土地,于是邾国国君邾克派遣使者出使郑国,对郑庄公说:“请郑国国君替邾国向宋国报复,邾国愿做向导。”郑庄公带领周天子的军队与邾国军队会合,攻打宋国,进入了宋国国都的外城,报复东门战役中与宋国的怨仇。值得一提的是,宋国和郑国两国之间,可以说是世仇。

郑庄公三十年(前,周桓王六年)夏季,宋殇公对周桓王不恭敬。其时,郑庄公任周桓王的左卿士,便以天子的名义讨伐宋国。

郑庄公三十一年(前,周桓王七年)冬季,为讨伐郕国违抗周天子的命令,齐国、郑国联合攻入郕国。

郑庄公三十二年(前,周桓王八年)十月,郑庄公率领虢国的军队攻打宋国。十四日,郑国军队大败宋国军队,以报复上一年宋国攻入郑国的仇怨。

按理来说,周王室和郑国的关系,应该是互利互助的。郑国利用周王室的影响力发展自己国家的实力,而周王室则利用郑国的大国实力,保持周天子的尊严。那么,为何桓王即位以后,周王室和郑国就出现了裂痕呢?

郑庄公处于两王交替的时候,我们来看看时间线:郑庄公(前-前在位)、周平王(前―前在位)、周桓王(前—前在位),郑庄公在周平王28年——周平王51年——周桓王19年在位。

郑国就在洛阳东边,经过郑国两代国君的扩张,已经在中原夺取了相当庞大的土地,而周平王东迁后,郑国凭借着自身的实力,加上三代国君都在周王室里担任重要的职位,所以,周平王在洛阳的时候,由于晋国忙于战争,国政基本被郑国掌控。

春秋初期,周王室虽实力大减,但是权威尚在,诸侯们几百年来对周王室的敬畏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抹除的。因此,郑庄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在当时是很有市场的。

然而,诸侯们畏惧郑庄公的实力,周天子却不这么想。无论是一开始的周平王,还是后来的周桓王,都对郑庄公的行为表示不满。于是,这两位周天子便想要扶持虢国来对抗日益强大的郑国,以此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然而,郑庄公作为春秋时期的霸主,岂会任由周天子胡来。

随着周王朝的日益衰败而郑国的日益强盛,周郑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这场斗争大致可以分为由“周郑交质”到“周郑交恶”再到“周郑交战”的三个阶段,最终以繻葛之战中周王朝惨遭失败而郑国大获全胜告终。

阶段一:周郑交质

周平王在位时期,郑武公因护驾有功,做了宜臼的卿士,他死后,儿子郑庄公沿袭了这一职位。郑国在对内、对外扩张势力的同时,也乘机霸占王室的权力,引起了周平王的严重忧虑和不满。郑国与周王室的矛盾目益尖锐起来。

郑庄公二十四年(前,周平王51年,这是王室以他为纪年的最后一年),为遏制郑国,周平王私下委任虢公林和郑庄公同时为卿士。郑庄公得知后,便埋怨周平王,马上赶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对周平王施加压力。而宜臼竟然不敢说实话,谎称没有此事。为了让郑庄公放心,周平王只好提出让王子狐(姬狐)到郑国作人质(狐后来死在郑国)。不过此举太有损周天子的颜面,于是群臣提出相互交换人质的办法,让郑庄公的儿子公子忽(姬忽)也来洛邑作人质,而王子狐去郑国则用学习的名义,史称“周郑交质”。此时,王室与郑国之间已互不信任,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已势力衰微,周王名为天子,实际上要看大诸侯的脸色行事。

与其子周桓王不同的是,周平王知道自己还离不开郑国的帮助,所以在强硬了一段时间后,就向郑庄公臣服了。此事件过后,周王室和郑国的关系再次趋于稳定。

阶段二:周郑交恶

郑庄公二十四年(前),平王薨[hōng],郑庄公和周公黑肩迎姬狐回朝继位。姬狐因一路上哀伤过度,回朝后就病死。王孙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周桓王为了打击郑国的嚣张气焰,重新起用虢公,任命其为卿士,以达到削弱郑庄公权力的目的,逐渐取代郑庄公。郑庄公极为恼火,同王室的斗争进而转向公开化。同年四月,郑庄公派祭仲带兵,强行收割了周王畿内温地(今河南温县)的麦子。秋天,又收了成周洛邑附近的谷子。周王朝和郑国彼此怀恨。

郑庄公二十七年(前,周桓王三年)冬季,郑庄公亲自到成周朝拜天子,想借机缓和一下同王室的矛盾。周桓王因为郑庄公派军队收割了成周的稻谷,所以没有按照礼仪接待郑庄公。周公(黑肩)对周桓王说:“我们周朝东迁,依靠的是晋国与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人,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加礼遇呢?郑国不会再来朝见了!”

郑庄公二十九年(前,周桓王五年)春天,郑庄公因怨恨周桓王不礼遇自己(前冬),在没有得到周王许可的情况下,私自请求舍弃祭祀泰山而祭祀周公,拿泰山附近的祊田(当在今费县东约三十七里)与鲁国换许田(周天子祭祀泰山的专用田,在许国,今河南许昌市南),引起了周桓王的恼怒。同年夏天,周桓王任用虢公忌父担任周王朝卿士。周郑由“交质”发展到“交恶”的地步。尖锐的矛盾,终于引发了一场战争。

阶段三:周郑交战

郑庄公三十七年(前,周桓王十三年)夏季,周王一怒之下废除了郑庄公的封号,革去了其在周朝中的卿士一职,郑庄公便不再来朝觐。周桓王亲自率周与陈、蔡、卫三诸侯联合的大军讨伐郑国,结果王师惨败,连桓王也被乱箭射中了肩膀,天子的威严扫地,从此一蹶不振,郑国的地位却比以前更加显赫,俨然成了春秋初年的一个霸主。

然而,这场战争,看似是郑庄公获取了胜利,但实际上却没有赢家。

在此战之前,周王室和郑国之间的关系,虽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是至少在外面的诸侯眼里,郑国是周王室的护卫国。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互利共生的:一是,郑庄公需要借助周王室的威名,来号令诸侯,以此壮大郑国的实力;周王室则需要利用郑国强大的国力,来维护王室的尊严。二是,郑庄公离开了周王室,就无法继续维持自己的霸业,因为他失去了周王室的名声;周王室离开了郑国,就无法继续维护自己的尊严,因为周王室没有足够的实力。

而在繻葛之战中,郑庄公亲手击溃了周王室在各国诸侯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这固然令郑国名声大噪,但同样也意味着郑国失去了之前赖以发展的资本。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此战过后,郑国马上就衰败了下来,而郑庄公本人也只是被称之为“春秋小霸”。

郑庄公四十三年(前年,周桓王十九年)五月七日,郑庄公去世,享年五十七岁。之后,祭仲立太子忽为国君,史称郑昭公。七月,安葬郑庄公。

郑昭公三年(前,周桓王二十三年)三月,周桓王病重,于是征召周公黑肩前来,将宠爱的少子王子克(子仪)托付给周公黑肩,希望在太子姬佗继位死后,让周公黑肩拥立王子克继位。三月乙未日,周桓王去世,谥号桓王。太子姬佗继位,是为周庄王。

随着王权的沦落,诸侯对天子的朝拜、贡奉大大减少,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不得不依赖诸侯的资助,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赙[fù](求葬费)”、“告饥”、“求车”、“求金”。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国的摆布。周襄王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后来又接受晋侯的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

天子“共主”的地位,此时已名存实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社会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代,各种矛盾都在急剧发展,而且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郑国,也从繻葛之战之后,彻底与周王划清了界限,开启了属于郑国自己的争霸之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changzx.com/xcly/12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