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毅然辞职,一边打工一边考研,每天只睡4个小时,考试前一晚他彻夜未眠,出了考场之后他说:“肯定过了!”
43岁临危受命,放下饭碗直线奔赴武汉,在疫情期间展现出了医生担当和河南大爱,离开武汉之后他说:“这都没啥!”
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市援鄂医疗队队长段俊峰。
“辞职之后,家里还有妻儿要养,我就一边打零工一边考研,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
段俊峰:年生,农村出身,增福镇段庄村人。
在几十年前,家里有人考上大学,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段俊峰家也不例外,不过对于段俊峰自己来说,大学生活虽美好,在选专业这件事上却总有遗憾——“如果不是因为家里的缘故,我想我不会学医。”他说。尽管如此,段俊峰却在从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大学毕业后,段俊峰回到长葛工作,一开始他踌躇满志,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处。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一晃9年过去,现实和理想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医院为私人性质,不仅病患少,且以盈利为目的,他非但无法学有所用,甚至工资不足以补贴家用。
在蹉跎中,段俊峰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纸上得来终觉浅,医生更得通过实践增长经验提升自我,从大学毕业之后,我感觉我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段俊峰告诉小编,他曾经接收过一个病患,只有十八九岁,因为病情发展太快,且受当时设施条件的限制,最终失去了生命。他说:“以现在的医学水平和我的能力,我觉得或许能医治好他。”而这件事也如同一块烙印一样,始终存留在段俊峰的回忆里,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要这样过一辈子。
在经过多次犹豫和思考过后,当时已经32岁的他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医院的工作,准备考研。也许有很多人踏入社会工作之后,就再也没有走出舒适圈的勇气,但对于段俊峰来说,这个决定值!
“我记得很清楚,我是年8月31日辞的职。辞职之后,家里还有妻儿要养,我就一边打零工一边学习,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段俊峰回忆,当年还没有智能手机,他每天睁开眼就是看书,看在电脑上下载的学习视频。
“考试前一晚,我一整夜都没睡,就等着考试。但是等到第二天考完出考场,家里人问我感觉咋样,我就一句话,‘肯定过了’!”段俊峰说,“也不是我考得有多好,只是我觉得,我坚持了,下劲儿了,既然有付出,就必然有收获。”
“考研很难,压力也很大,你要是让我现在去考,我肯定不干。”回想那段备考时光,段俊峰坦言确实很难,不过他却收获了另一种满足。
段俊峰说:“在下定决心考研之前,虽然我学的是心内科,但几乎兼顾了多半科室的工作,这和我的理想背道而驰。因为我想把所学用在实处,专攻一科,做精做细,但是现实并不允许,令我十分煎熬。直到跳出这个‘怪圈’,考上学成,有了一技之长之后,我才认为自己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了!”
许昌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段俊峰领奖现场。“我对自己的定位都非常准确,我是个医生,也是个父亲!”
正如段俊峰告诉家人的那样,他成功上岸了。
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到来,研究生3年,他不仅要奔赴遥远的四川学习,无法照顾家中的老少,学费也成了问题。
由于享受国家政策,学费问题得到了解决,可家中小孩上学、老人养老的问题,则全部堆在了妻子头上。
段俊峰说:“我妻子虽然文化水平不高,我也总说她脾气不好,但是对于我考研的这个决定她却很支持。读研的3年,家中都是妻子在照顾打点的,几乎没有怨言。所以后来我跟我儿子说,如果以后你娶了像你妈一样的老婆,真是八百年修来的福气!”
研究生期间,段俊峰选择了呼吸内科。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刚刚开始的时候,段俊峰内心充满了焦虑。“身边的同学都刚刚本科毕业,还没成家立业,像我已经成家有了孩子,身上背负的东西更多。医学院的课程又比较艰深,最难的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不过好在自己还是扛过来了。”段俊峰回忆说。
到学校的第一天,这个现实的男人就给导师留下了别样的印象。
“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我是参加工作之后读的研究生。大背景是这些年国家对公共医疗体系的投入不断加大,医疗行业自身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些过去的尖端技医院。想要在这个行业立足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自己。通俗来讲,我和那些刚刚本科毕业的同学比起来,显得不那么学术,更加实用和功利。”段俊峰说。
但是他这种性格却得到了导师的肯定。“毕竟医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科学,既需要一些天之英才站在理论的前沿巅峰,不断扩展新的边界。也需要我这样的人,像工蜂一样在最基层用技术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导师对于这些看得也非常深刻。”段俊峰说。
随后3年间,在导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段俊峰学得了自己想学的技能,收获了“真材实料”的实用知识。
而当导师提出读博的建议时,段俊峰的孩子已经要上高中了。
“孩子初中三年,我都不在身边。高中是一个男孩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我不想孩子在这么关键的时候还没有父亲的陪伴。”段俊峰叹道。
因此段俊峰直接拒绝了。这个现实的男人要回家了,他要为自己的家庭付出了。
“当时我导师问我,是不是你们河南人都是这样,对自己定位这么确切?我说可能只有我是个例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对自己的定位都非常准确,我是个医生,也是个父亲。毕竟只有认清自己是干什么的,知道将来自己要干啥,才能够有所成。”段俊峰说。
“这都没啥!我只是一个在需要我的时候恰好能够尽一份力的普通人!”
年,段俊峰学成归来,医院工作。
年2月15日上午11点半,段俊峰值完夜班,打算中午回家吃顿饭好好休息一下。医院前偶遇部室主任,主任告诉他援鄂名单定了,有他。
“太突然,我当时也没当真。结果中午回家刚端起饭碗,电话响了,是我们部室主任打来的,通知我即刻启程赶往武汉。”段俊峰笑着说,“真的连一口饭都没喂进嘴里,整理好衣物,跟妻子打了声招呼就出门了。”
当天中午12点半,医院、医院、中医院、医院等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五长葛援鄂医疗团队启程出发,赶往郑州与“河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会合,当晚就踏上了去往武汉的飞机。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医院后,段俊峰依旧百感交集:“第一次接班时,两个大老爷们光握手就握了一二十秒,对方医疗队一直在说‘谢谢!谢谢!’。当时我们还没有实际经历,不是很能理解。直到穿上防护服真正开始工作之后,才明白当时那个握手承载了多少的情感和重担。”
因为身处疫情最前线,段俊峰和同事们每天要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相关防护要求,严格做好自身防护。
“光进舱之前做准备工作就要花费1个小时,每班工作时间是6个小时,这6个小时内需要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但最让人难受的是穿着防护服太闷太煎熬。”段俊峰回忆,“每次出舱的时候,就想赶紧脱下防护服。所以我也很佩服当地的医护人员,从年前到年后,能坚持这么久,他们真的很厉害。”
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既枯燥又伟大,但段俊峰却从不愿将自己英雄化,甚至他笑称自己为“坏小子”。
原来,每次结束工作回到安置点之后,平日作为队长严格要求队员遵守纪律的他总是“不安分”:本该静心隔离,却总爱隔着小区和对面大楼的居民聊天儿;甚至在离开武汉前还曾偷偷出门在大街上走了一趟,因为他想知道,面对疫情,武汉人民都有什么想法。
“其中有一个小伙子告诉我,他和他女儿响应政府号召,在家隔离保护自己,已经吃了整整一个月的白菜。但是他们并没有抱怨,反而对之后的生活充满憧憬,在那个时刻我觉得这是很不容易的,也让我很是动容。”段俊峰说,从当地人的话语中,就能感受出整个湖北乃至整个国家都是在拧成一股绳对抗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所以这场“战役”怎会不胜?
在坚守48个日夜后,段俊锋带领援鄂医疗团队圆满完成了党和政府交付的各项任务,平安返回。
回到长葛结束隔离期后,段俊峰就重新开始了工作:“之前积攒的病患太多了,都在排队等我回来看病嘞!”
时至今日,提到段俊峰,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他是那个援鄂医生,但对于段俊峰自己而言:“这都没啥!我只是一个在需要我的时候恰好能够尽一份力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