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许昌新闻
许昌政务
许昌旅游
许昌经济
许昌百科
许昌生活

许昌西湖简介

许昌西湖简介

许昌西湖公园古称“小西湖”,源于东汉末年,成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余年历史。经历代修建,已成中州名胜。

“小西湖”是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据史书和地方志记载,东汉许昌籍太丘长陈寔和郎陵侯相荀淑父子皆为当朝名臣名士,曾多次在此聚会,议论风生,史官夜观天象称“德星聚,五百里内贤人聚”,后人建“德星亭”以作纪念。至于唐代名画家吴道子在小西湖畔画虎点睛、李自成攻占许昌留下“闯王梯”和“拴马槐”等趣闻轶事,不一而足,举不胜数,都给这座历史名园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特别是宋代,“小西湖”更是盛名远播,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范仲淹、司马光、程颐、程颢、朱熹、梅尧臣等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以此作为休憩赏玩把酒吟诗之地,建有“欧阁”、“展江亭”、“读书亭”、“长啸亭”、“听水亭”、“曲水园”等园林建筑,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梅尧臣的“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州。”、程颢的“烟波乍见心先快,岛屿将寻路欲迷。”等诗作极力赞誉“小西湖”之景致。苏东坡诗云“西湖虽小亦西子”,将许昌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小西湖”雅誉不胫而走,闻名遐迩。明代和清代康乾年间,“小西湖”内荷花满湖,画舫戏游其间,被称做“西湖莲舫”,为许昌十景之一。清代诗人、时任许州知州的甄汝舟有诗云:“一片波光散晓烟,红衣馥馥翠田田。州城宛在芙蓉苑,何用兰挠拨画船。”大约建于明清之际的园内园林建筑“梅花堂”久负盛名,清代诗人李来章曾赋诗“梅花千百树,草堂筑其中。寒雪对樽绿,芳萼映怀红。临风怀坡老,兴与林逋同。”,不禁让人遐想当年“梅花堂”旁文人墨客吟唱泼墨之情状。“天下西湖三十六,许州西湖在其中”,正是许昌小西湖当年盛名之写真。

百年来,“小西湖”几经兴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致力于“小西湖”的修葺恢复,于年正式辟建为西湖公园,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劳作之余和节假日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年,市委、市政府将西湖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列为重点工程、惠民工程,按照“一湖一堤一山两岛、一堂一阁七桥五亭”的总体规划布局对西湖公园进行全方位改造,使这片古老园林重新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

西湖公园总面积15.8公顷,其中水域4.5公顷。是一个力求人与自然和谐,集休闲、娱乐、旅游、观赏等功能于一体,城市园林功能凸显的市级综合性公园。西湖公园分为五个功能区:游览观赏区、娱乐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动物园、服务管理区。五个部分即分又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公园规划以历史人文为主要特色,运用生态园林观点,以植物造景为主,园内遍植牡丹、桂花、腊梅、紫薇、竹、红叶李等30余种余株观赏乔灌木品种,形成参差错落、绿树环绕的生态美景。西湖公园内,亭台桥廊错落有致,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垂钓者悠然洒脱,荡桨者怡然自乐,湖中荷花争艳,岸边柳枝垂动,鱼翔浅底,燕舞莺歌,假山跌瀑,赏景听音,别有情趣。“德星亭”、“展江亭”、“读书亭”、“梅花堂”等古代园林建筑得以再现历史丰采;“小虹桥”、“烟波桥”、“聚星桥”、“九曲桥”、“芙蓉桥”、“荷花桥”、“卧虎桥”点缀其间;彩绘长廊和露天舞场溶为一体,给轻盈欢快的舞步平添了几分别样风情;古色古香的“西湖莲舫”、“文化长廊”、“汉城墙遗址”等景区也倍受人们青睐,已成为中老年朋友的戏迷乐园、健身天地;近二十种游乐设施为休闲的人们带来现代文明的享受;西北角的动物观赏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致力于开发非洲狮和东北虎自繁自育技术,已成为我省重要的狮虎繁殖基地。使人们在揽胜觅幽、忆古思今的同时,亦在不经意间增加了和野生动物友好接触的机会,平添几许环保和动物保护意识。

1

2

今日西湖公园,秀美明净,平湖曲桥,亭榭廊房,树影摇曳,游人不绝。或泛舟湖上,或花间散步,或临亭怀古,或登高揽胜,莫不流连忘返。“薰风吹得游人醉,直教杭州冠许州。”,相信许昌西湖公园清芬远播的昨天、诗情画意的今天和绚丽多姿的明天一定会给广大市民和海内外宾朋带来一份份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changzx.com/xcjj/549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