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也是被作者大书特书的一位英雄人物,为了突出关羽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作者罗贯中给关云长量身定做了一出“过五关斩六将”的精彩剧目,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过五关斩六将”与历史无关,纯粹是《三国演义》中的文学虚构。这出大戏精彩无比,每一位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想必都印象深刻。为了保护嫂子,关羽被迫暂时投靠曹操,为了忠义,他在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之后,挂印封金,千里投兄,曹操手下的将领自然不服,沿途拦截,于是关羽斩将夺关,终于达成夙愿。然而,三顺在重读这段经典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关羽沿途经过的关卡,分别是: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除了第一关东岭关在地图上找不到之外,其他四关,都是真实存在的。洛阳即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汜水关和荥阳都在今河南省荥阳附近;“滑州”并非东汉、三国时候的地名,而是宋朝以后才有的,当时应叫“东郡”,在今河南省濮阳、滑县附近。展开地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这四个地方基本上是沿着黄河由西向东一字儿排开。其中洛阳、汜水关、荥阳均位于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附近)的西北面,而滑州则位于许昌的东北。大家都知道,曹操定都许昌。关羽从河南中部的许昌出发,前往河北寻找刘备,一路向北向东是最近的路线。可是,罗贯中笔下的这位关二爷,先是向西北方向猛跑,跑了好几百里,到了洛阳(我们权当没找到的东岭关在许昌到洛阳的途中),不知道是不是这才猛然醒悟,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赶紧改了方向一路向东。如果关二爷是闲来无事,游山逛水,走这样一段路也无可厚非,因为这一代尽是青山翠岭,还有著名的嵩山。但是,关二爷此时是身后有追兵,眼前又有关卡,身边还有两位走不动路的嫂子。想必关二爷绝对不会有心情游山玩水,难道,关二爷走了这一段冤枉路,是因为关二爷是路痴?可是,我们说了,这段情节是罗贯中先生自己加上去的,历史上的关二爷根本没这么走,所以,关二爷表示:这锅爷们儿不背!那么,路痴只能是罗贯中了。那么,罗贯中为何会犯下这么一个bug呢?其实,早在宋朝时期,三国的故事就已经在民间慢慢开始了演义,经历了几百年的市井传颂,到了明朝,罗贯中把这些杂剧、传说、话本汇总到了一起,正式命名《三国演义》。可是,民间艺人的历史知识有限,认为曹操作为汉相,建都肯定也在长安,于是,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出发地就由长安出发,沿着黄河一路向东。等到罗贯中汇编《三国演义》的时候,他因为自己历史知识渊博,知道曹操建都并不在长安,而是在许昌,就大笔一挥,把关公的出发地由长安改到了许昌,但是却因为地理知识太差,忘了改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路线。所以,《三国演义》中最大的一个bug就这样产生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changzx.com/xcjj/1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