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许昌新闻
许昌政务
许昌旅游
许昌经济
许昌百科
许昌生活

老家记忆许昌城南最大村,曹操曾屯田河

“城南第一大村”在哪?喏,就是这里!屯里屯里因曹操在此屯兵、屯粮而得名。《许昌县地名志》中记载:“东汉末年,曹操屯田许下。这里是主要的军民屯田处,因城北亦有屯里,故名南屯里。”航拍屯里年,南屯里一分为二,这才有了后来的屯北社区和屯南社区。现在,两个社区各有9个居民组。两个社区的规模差不多,但屯北社区的人口相对多一些。屯里大路小庄屯里,18个生产队说起村庄的大,屯里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小庄屯里,18个生产队。学校也不大,18个班。”这是用调侃的口吻说屯里是“小庄”,其实是在显摆。“不要说在城南,就是在许昌市、河南省,有18个生产队的村也难找!”屯里小巷到屯里找人,一定要知道哪个门儿的屯里姓氏多,门儿也多。屯北社区就有东冯、西冯、闫、毛、徐等门儿,屯南社区有孙、李、张和松树庙门儿。到屯里找人,一定要知道找的那个人是哪个门儿的。知道在哪个门儿住,就知道他家的大致方位,然后就好找了。航拍观音寺寺庙与学校一墙之隔以前,屯里有不少寺庙,如观音寺、关帝庙、龙王庙、松树庙、海爷庙、菩萨庙、毛台庙、任爷庙、土地庙等。现在,屯里仅剩观音寺、关帝庙、土地庙和任爷庙。任爷庙外地不多见,位于屯北社区冯家门儿,是为纪念一名姓任的县令而建的。屯里现存最大的寺庙为观音寺,一墙之隔是小学。清晨时分,读书声和诵经声声声入耳,颇有禅意。遗迹村北跑马沟传为训练战马而修屯里居民闫祥甫(右)和许昌作协会员梁耀国(左)一起探访屯里跑马沟旧址。“我们村北头以前有一条跑马沟,相传是当年屯田时为训练战马而开挖的。后来,附近建了一家造纸厂,跑马沟慢慢消失。此外,跑马沟的南边有一座马墓,十分高大,相传是为纪念战死的烈马而修的。不过,现在都没了。”冯金波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屯里早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找不到任何三国文化遗迹,仅留下村名让人回味。屯里“新桥”或与三劵桥同龄航拍屯里屯里西南有一条灞陵河(原清泥河),从前河上有一座大桥。该桥通往榆林方向,是许昌西南官道必经之地。屯里人俗称该桥为“新桥”。“新桥”是一座砖券三拱石桥,桥面铺有宽大的青石板,两侧竖有尺把高的石栏。桥东有香塔和臭塔两座塔。“这个桥可与三券桥相媲美!”屯里居民闫祥甫认为,这座拱桥造型精美,历史悠久,和三券桥又同在灞陵河上,只是它没有任何文献记载,不能说明其确切年份,否则,屯里的这座“新桥”可能和三券桥一样成为文物。三券桥位于下游的三桥村中,是河南现存时代最早的砖拱桥。趣闻毛堂的二姑娘被龙抓走了?城南屯里的一条街道,这里为毛家祠堂旧址。毛堂就是毛家祠堂,后来变成宗教场所,常住两人,一个是田善人,一个是二姑娘。两人年龄相仿。田善人是外地来的道人,瘦瘦高高;二姑娘是屯里的冯姓姑娘,头发黑又长。一年夏夜,一道闪电划破夜空,随后一声巨响,大雨倾盆而下。第二天一早,村中孩子疯传:昨晚的巨雷是龙王造访,将毛家祠堂的二姑娘抓走了!于是,大家纷纷跑向祠堂,看到毛家祠堂院中的一棵碗口粗的大槐树被拦腰劈断,巨大的树枝断落一地,白花花的树芯露出来,触目惊心。“二姑娘真的被龙抓走了吗?”看到大树被劈,孩子们更加担心二姑娘的安危,于是四处寻找。这时大家发现,住在毛家祠堂西屋的二姑娘站在院子里和大家有说有笑,毫发无损。见此一幕,孩子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仁义”的百年皂角树松树庙附近的大皂角树。“这棵大树太仁义了,为了树下人家,它宁愿自断树枝,也不愿伤人碰瓦。”说起门前的这棵皂角树,屯里居民刘根岭赞不绝口,指着南边的一个断枝说,“你看这根树枝,当年为了不碰到树下这户人家的房顶,竟然自己慢慢枯死了。后来,树下人家搬到外地居住,房屋年久失修,房顶坍塌成废墟,南边的枝条才重新发芽生长。”“你再看北边的这几枝,原来长势良好,树冠下垂得厉害,几乎碰到北户人家的墙头。后来北户人家建了一个门楼,大树便悄悄地把枝干收了回去,一点儿也不影响树下居民出行。你说,这是多么通人性啊,太仁义了!”刘根岭说。出品许昌晨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changzx.com/xcjj/12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