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魏都区小学数学幼小衔接教研活动纪实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幼小衔接相关政策,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年4月27日,在魏都区教研室副主任甄晓莉老师的组织引领下,魏都区一到三年级的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许昌市魏都区教研室组织、许昌市健康路小学承办的主题为“幼小衔接课例研讨”的教研直播活动。此次活动在许昌市健康路小学李苗苗老师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课例展示,课堂点评和活动总结。
第一个环节,课例展示。张丽伟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小学阶段幼小衔接课程的一次初步尝试。它以绘本故事为主线,将观察规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创造规律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观察、猜测、操作、交流、探索的学习过程,体会一份、一组的含义,为今后“有余数的除法”“倍”等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归纳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李亚兰老师执教的《分类与整理》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数学课,不仅积累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注重学生“四能”的培养,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二个环节,课堂点评。郭佳老师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两节课的亮点、幼小衔接对学生发展的长远影响这三个方面展开汇报。郭老师指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衔接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身心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引导幼儿以最佳的心态迈进小学的大门,快速适应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
第三个环节,活动总结。甄老师从三个层面为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也为低年级数学教师在幼小衔接教学中指明了方向。第一,幼小衔接重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衔接,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所以如何运用课堂教学做好科学衔接是关键。第二,年版课标强调了小学要注重幼小衔接,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强调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让孩子在玩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进而提升生命的质量。第三,低年级教师要树立幼小衔接意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