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新闻第一早班车
本期编审:艾胜利责任编辑:李翊飒
年8月27日星期日
今天:阴转阵雨,21℃到29℃
明天:阵雨,21℃到26℃
在我国传统节日里,七夕独具浪漫色彩。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珍藏着平凡而动人的爱情故事。
择偶应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第一标准。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人相濡以沫,一起经历人生起伏,始终不离不弃。简单而质朴的情感,才是最珍贵的。
当代“牛郎织女”,坚守工地寄相思
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天上的牛郎织女相见,那么民间的牛郎织女是否也在为相会作准备呢?8月21日,在七夕来临之际,记者来到我市曹魏古城开发建设工地,探访了几位正在为曹魏古城建设忙碌的工人,他们承担了这座城市里辛苦的工作,却与家人难得有一次相聚的机会。
请来妻儿游许昌
8月21日14时许,在位于原市文化宫地块的魏源项目,王长勇“咕咚咕咚”喝了一大碗开水后,便匆匆地上岗忙了起来。今年25岁的王长勇是该项目的一名木匠,虽然年纪轻轻,但从业经验丰富,担任该项目木工组的组长。“从这个项目开工到现在,我已经好几个月没回过家了。”
王长勇说,他来许昌工作的这段时间,对许昌这座城市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文化底蕴丰厚,生态环境优美,是一座宜居之城。与他们母子团圆一下,就算是送给她的七夕礼物吧!”王长勇说。
努力打拼,为爱情保鲜
当日下午,记者采访完王长勇打算离开时,遇到了正在资料室整理工程材料的王紫涵。今年22岁的她是这个工地上为数不多的女性工作人员。她主要负责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王紫涵说:“我在许昌求学,又在许昌工作,所以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感情。从开工到现在的几个月里,我每天都饱含热情,工作得很充实。”
王紫涵说,她和男朋友目前分居两地,虽然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感情很牢固。她的男朋友前几日打电话说七夕回不来,想给她寄些礼物。她对男朋友说:“我们刚步入社会不久,积蓄不多,还是别破费了,你有这份心就行。”
电话千里传音诉相思
8月21日,在曹魏古城南大街南段建筑门面提质与修缮工程项目工地,记者见到孙明智时,已经是晚上8时。
这个工程倒排工期,工期紧,任务重,早上5时开始工作,晚上凌晨结束。这样的工作节奏孙明智已经坚持了将近一周的时间。“从这项工程开工到现在,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过家了,挺想回去看看。”
孙明智说,他有两个孩子,为了照顾孩子,妻子辞掉了工作。孙明智说,在七夕即将到来之际,他想对妻子说:“你辛苦了,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对这个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无论祸福,贵贱,疾病还是健康,与心上人一起经风雨、同甘苦,携手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是许多夫妻对于爱情与婚姻的期许。
在七夕即将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我市几对风雨同舟几十载的老夫妻,让我们一起听他们讲述那些甜蜜往事。
不离不弃永相随,平平淡淡才是真
王玉生和辛喜梅夫妇
今年79岁的王玉生和77岁的辛喜梅居住在位于市区莲城大道的滨河名郡小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这两天他感冒了,我督促他多喝些水,这样可以缓解病情。”刚一进门,记者就从辛喜梅老人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她对王玉生的关心。
王玉生和老伴儿都是长葛市人,年结婚,如今已经共同度过了54个春秋。“我们没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是平平淡淡地过了一辈子。回首这一生,知道有一个人始终对我不离不弃,我知足了。”王玉生高兴地说。
相互理解、包容,才能白头到老
薛焕成与朱翠英夫妇
居住在市区文峰街道办事处河西社区的77岁的薛焕成和72岁的朱翠英结婚已经49年了。
“我俩老家都是鄢陵县城的,通过亲戚介绍相识。”将记者让进屋后,朱翠英便热情地与记者聊起了当年的事。她性格开朗,而薛焕成性格比较内向。
薛焕成说,他们婚姻幸福的秘诀是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年轻时,我在部队很忙,没时间照顾家,是老伴儿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而且,她很理解我。这让我一直都很感激。”薛焕成说。
“我曾经看过一段话:人的一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婚姻的成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家庭的幸福;最伟大的亲情,莫过于夫妻之情……”采访结束时,薛焕成悄悄地对记者说,马上就到他和老伴儿的金婚纪念日了,他决定好好准备,给老伴儿一个惊喜。
有金山银山,不如有老伴儿相伴
张长义和李香莲夫妇
87岁的张长义和同岁的老伴儿李香莲于年结婚,已共同生活了69年。
张长义和老伴儿都出生在禹州市范坡镇姚召寺村。年,张长义参加革命,也是在那一年,他和李香莲结了婚。“我们当时定的是娃娃亲,结婚前,我都没见过他。”李香莲说。
“年轻时,老伴儿为家庭付出了太多。”张长义说,年轻时,他的脾气有些暴躁,幸好老伴儿的脾气好,从来不和他吵,才使得日子越过越幸福。
“什么是幸福?金山银山,不如老伴儿在身边!”张长义说。
以心换心,把老人当作掌中宝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女性,她伺候了6位公婆和自己的父母,与丈夫携手走过30多年,同甘共苦、家庭和睦,她就是刘英。年12月12日,刘英家庭被评选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与爱人是同学,经人介绍相恋
58岁的刘英是许昌市文化街小学的一名保健医生。“我和丈夫是同学,后来毕业了,我们又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单位,经人牵线,我和他最终确定了恋爱关系。”刘英说。
毕业后,刘英和李志云先后来医院工作。“志云是个内向的人,他不善言辞。我们的感情很简单,也很纯粹。”刘英说。
没有婚礼和婚纱照,“裸婚”依然幸福
年元旦前,刘英和李志云结婚了。
刘英(左一)细心地照顾公公、婆婆。
李志云的家庭比较特殊,两人谈恋爱时,李志云带刘英去见他的父母,刘英发现未来的公婆已经七八十岁了,感觉很奇怪,他们的年龄怎么会和志云相差那么大呢?李云志告诉她,他是抱养的孩子。后来刘英得知,李云志的养母与其生母是好友。李云志的养父母一直没能生育,又特别喜欢孩子,常常到李云志的生父母家里,热心地帮忙照看李志云姐弟3人。李云志5岁那年,他的生父母因性格不合协议离婚,就将李云志过继给了养父。李云志的生父母离婚后,先后各自成家并生育了子女。也就是说,李志云有3对父母。
刘英面对他如此复杂的家庭关系,非但没有抱怨,还主动提出要跟他的亲生父母认亲,分担照顾老人的责任。无论是亲公婆、养公婆还是继公婆,刘英都同样看待。
夫妻同甘共苦,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照顾6位公婆,还要干好本职工作,养育自己的孩子,刘英是怎么做到的呢?
回顾往事,刘英数度哽咽。她说,年轻时确实吃了很多苦,不过熬过那些苦日子,才更能感受到生活的甜蜜。“我觉得夫妻就是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志云难得有机会外出进修,提高自己,我克服种种困难也要帮他完成心愿。”刘英说。
年,刘英一家就被评选为“河南省五好家庭”。
现在,刘英婆家有38口人,娘家30口人,都是四世同堂。“我的外孙女4岁了,暑假跟着我住了一段时间,我经常带她去看望我的公公婆婆,孩子耳濡目染,回到家学着要给我洗脚、捶背。看着外孙女乖巧的样子,我特别欣慰。”刘英说。
听牛郎织女故事,话许昌七夕民俗
在许昌,七夕这天有着怎样的习俗?不同的人对于牛郎织女故事所透露出的爱情观有着怎样的看法?
传说:牛郎织女鹊桥会,源于星辰崇拜
8月22日,许昌市作协副主席、民俗专家韩晓民说,七夕节的传说属于民俗文化的一部分。牛郎织女鹊桥会是很古老的汉族神话故事,来源于两个星辰——牛郎星和织女星。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点点,一道银河横贯天穹。河两岸各有一颗耀眼的星星,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韩晓民介绍,关于七夕的传说不尽相同,主要有两个。“最早的传说见于南北朝时期的《述异记》,传说织女是玉帝的女儿,在天宫做机杼女工,所织布匹非常漂亮,日夜织布非常辛苦,连梳妆打扮的空都没有。玉帝怜悯她,就将其嫁给了牵牛星。后玉帝召她回去,她不听,玉帝便将其强行分离,一年方相聚一次。”
“这个传说距离百姓生活太远,流传不太广泛。到了民间,故事就很有意思了。”韩晓民说,第二个传说就是大家通常听到的版本:织女还是玉帝的女儿,不过牵牛星成了人间的放牛娃——牛郎。婚后二人男耕女织,育有一儿一女。后来天神受命将织女带回,牛郎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用一根金簪划出一条银河,从此两人天各一方。后每到七月初七,喜鹊飞往银河,首尾相连,搭成鹊桥,助二人相见。从此,“七七相望”变成了“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鹊桥会的传说源于人们对自然界中星辰的崇拜。”韩晓民说。
民俗:“偷听”牛郎织女说话,个别地方做“乞巧面”
据韩晓民介绍,过去在许昌人们会在七夕之夜躲在果树或瓜菜架下“偷听”牛郎织女说话,祈求美满婚姻。“尤其是在白梅豆架下最好,观星的时候不能一直盯着看,否则织女会用绣花针刺你的眼睛——当然,主要是看时间长了眼睛会酸。”
除此之外,在许昌个别地方还有做“乞巧面”、观星的习俗。“如在建安区的陈曹乡一带,旧时在七夕这一天,七个未婚女孩会凑在一起,各自兑出一点面粉,共同做成面条,煮熟后分而食之。”韩晓民说,然而这样的习俗如今已很难见到了。七夕节,趁着夜晚天气凉爽,长辈们会带着孩子观星,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哪颗是牛郎星、哪颗是织女星等等。“这是很好的家庭教育,长辈们通过讲述,传递了朴素的天文知识,让孩子们对大自然有一个最初的了解。”韩晓民说。
价值观:有情人终成眷属,朴素爱情观不落伍
许昌好军嫂吴新芬当初就是通过一封封书信,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年元旦前,吴新芬写了封信,希望能给西藏边防官兵捎去新春祝福和问候。信阴差阳错地飞到了河南籍新战士王俊景的手里。从此,书信成为二人相互沟通与理解的桥梁。年8月20日,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记者毛迎牛志勇陈晨张汉杰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须注明来源:许昌晨报北京中科白癜风建院十周年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