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十月,北风徘徊,繁霜霏霏,老师们踏着冬日的暖阳奔赴城南,共赴一场教育之约。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做到教育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双惠双赢,年11月19日上午,由魏都区组织部牵头,魏都区教育体育局承办,许昌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魏都区教育专家人才志愿者服务活动”(第27期)——许昌市魏都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张庆红名师工作室送教集团校活动在许昌市庆华小学开展。张庆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庆红老师是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科技术带头人、魏都区第十三批拔尖人才、魏都区教学标兵。
参与本次活动的有许昌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陶兰月、进修学校的菅淑娜老师、李荣花老师,张庆红名师工作室成员代表和庆华小学教师代表。
课例一:习作教学——《麻雀》
第一节课是由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代表郜美鹤老师带来的《麻雀》。《麻雀》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以及“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麻雀》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应该和平常的精读课文落脚点有所不同,应侧重习作方法的指导。如何将课文的阅读与写作链接?郜老师在课堂设计中突出了几个特点,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习作方法,另一方面结合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恰当运用,为大习作做好充分的前期铺垫。
郜老师循循善诱,细细讲解,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将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猛,刻画的细致入微,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表演“挓挲”体会老麻雀的救子心切、无私忘我、勇敢无畏。学生们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领悟到从巢里掉下来时,小麻雀的无助。郜老师重点紧紧围绕“把一件事写清楚”,总结出“写清楚”的法宝:一是写清“六要素”;二是调动多种感官,从看到、听到、想到三个方面才能写清楚。
习得方法后,要尝试学以致用。郜老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初试身手的内容,让学生看图并发挥想象,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说一说自己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先自己练习说,接着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没有说到的可以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挑学生面向全班交流分享,而后请学生点评。当然,光会说还不行,关键是要用手中的笔写出精彩的文章,学生口头交流后,通过习作方法迁移运用初试身手,尽可能将图片中冲刺的场面写清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庆华小学的孩子们手握郜老师传授的“写清楚的金钥匙”,奋笔疾书,文字如同跳动的音符组成了动人旋律。
听——“拉拉队员们张大嘴巴,双手挥动气球,为3号选手大声喝彩”;
看——“只见选手双臂快速摆动,长长的腿一步迈出老远,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重点,仿佛冠军势在必得”。
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不断交流、分享、修改,取长补短,真正提高了写作能力。
课例二:民间故事导读推荐
——《猎人海力布》
告别了救子心切的麻雀,我们共同走进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第二节课是由工作室骨干教师信艳霞带来的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猎人海力布》,这是一个流传在蒙古族的民间故事。
课堂中,信老师先以《猎人海力布》这个民间故事为依托,通过阅读,学习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具有传奇色彩,充满想象力;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塑造人物形象;人们美好的愿望。接着在了解民间故事特点的基础上,梳理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信老师优雅端庄、温文尔雅的教态让人印象深刻,她化有形的教学环节为无形的引导,从细节入手,环环相扣。孩子们随着信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民间故事的世界中闲庭漫步,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中,再次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在层层递进的学习中,总结学习民间故事的方法——
一是找出不可思议的故事情节,体会民间故事的传奇色彩;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的品质;
三是通过圈画、批注的方法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是借助预测、提问、批注、提高阅读速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有了学习方法再去阅读可谓是如虎添翼,信老师拓展民间故事《田螺姑娘》,孩子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借助学习单进行巩固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阅读两篇民间故事,孩子们的书“瘾”早已被激发,信老师相机推荐市教研室指定阅读书目《中国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等,将阅读的小洲推进书籍的海洋。
说课
回顾两堂课,时而情动辞发,时而声情并茂,时而生动活泼,两位老师用她们的个人魅力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智慧课堂。课后,两位执教老师简要介绍自己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以及课后反思。质朴的语言,精彩的课例,两位送课老师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本节课的授课情况进行了概述,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由此可见精彩的课堂得益于他们刻苦而精心的研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光要研究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研究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一名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应该做到“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走进课堂来”。
评课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准备和辛勤付出,我们的进步更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和指导。说课完成后,张庆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庆红以及骨干教师高靖、李焕焕及庆华小学牛会歌几位教师对今天的两节课例进行点评。
牛会歌老师对信老师执教的《猎人海力布》印象深刻,她赞叹于信老师对课文的游刃有余,悠然间便完成了教学目标,无形中学生便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信老师柔和的话语如涓涓细流般流进了孩子们和听课教师的心田。在教学引导中,循循善诱,环节过渡自然,尤其是在总结阅读方法时,信老师设计巧妙,一步步引导,水到渠成。同时,信老师的课细节严谨、板书引人入胜。
在高靖老师看来,郜老师的习作教学《麻雀》一课可谓简约而不简单。首先是一反常态,创新教法,紧扣习作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了课程;其次是资源整合,重视文本研读;此外郜老师扶放有度,学练结合,学生“写清楚”的能力训练扎实有效。与此同时,高老师提出:课文最后是否可以就“爱”即老麻雀的母爱、猎人唤回猎狗的对自然和谐之爱进行点播,升华主题,引发在座老师的思考。
李焕焕老师在听完郜老师执教的《麻雀》后首先想到的是“独具匠心”,接着想到了习作单元的“密码”与“钥匙”。课堂上,郜老师用最朴素的方法、最巧妙的设计,为统编本教材中“习作单元的阅读课怎么上”提供了路径与范例。同时,信老师的《猎人海力布》能够做到对部编版新教材的前勾后连,在知识迁移运用中落实教学目标。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庆红老师对这两节精心设计的课例进行了点评。对于部编版教材中新增的特殊功能单元——习作单元的教学,张老师认为《麻雀》一课充分利用课文,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在教学中一步步落实单元要素。她对郜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停留在了分析课文层面上,而是在学生交流后更多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表格进行观察发现,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的这一做法十分肯定。与此同时,张老师总结了《麻雀》一文对学生写作的帮助,即有六要素、有巧遇、有“看、听、想、做、感”的方法、有修辞、有意思、有意义同时兼备。高屋建瓴的点评让授课教师以及观摩教师受益匪浅。作为多文本教学方法的倡导与践行者,张老师认为学生只有通过多文本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集腋成裘”也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基于此,信老师的课堂把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作为一个例子,一篇带多篇进行民间故事导读推荐的做法值得赞赏。课堂中,信老师在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特点的基础上,再梳理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这样层层深入,学生逐步掌握方法。
交流研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没有反思无法进步,没有质疑则没有思考。老师通过这两节优秀课例或有思考,或有疑问,或有启发,评课结束后,老师们纷纷发表想法,围绕“民间故事导读推荐与习作教学”畅所欲言。
随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庆红老师对两节课例就课标解读、课堂容量、学情考量、教学细节等进行独到精准的点评和总结。肯定了两位老师所带来的的课例是读写结合的良好范例,有相通之处,也各有千秋,同时希望老师们授课时做到“有意义、有意思相结合”,同时对“长文短教”进行思索。
庆华小学吴永立校长对名师工作室老师新颖的教育教学理念给予高度肯定,他认为集团校送教活动有助于老师们拓宽教学思路,探索有效课堂的途径,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吴校长希望今后继续加强集团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师培师训等方面的交流、学习,以促进两校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优质的资源。
许昌市魏都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副校长马春芳对张庆红名师工作室到集团校进行的开放交流活动做认真做了总结,对魏都区“三名”工作室的关心指导、对兄弟学校的支持鼓励、对老师们的求实敬业表示感谢。同时,马校长提出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在工作中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时刻以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目标,上有意义的课,培育有灵魂的人,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做好“点灯人”。
最后,许昌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陶兰月做总结发言,她对授课老师的风采予以大力肯定,高度认同魏都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对育人工作的孜孜以求的工作态度以及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分工合作、精益求精的精神。陶校长希望名师工作室能够本着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相互提升,共同发展的宗旨,充分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学科为纽带,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打造一支集研究性,务实性,辐射性于一体的团队,树立起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旗帜!
有人说:快乐,让语文课堂走向幸福;生成,让语文课堂走向灵动;真实,让语文课堂走向永恒。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体会到,教学研讨,让所有教师走向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区实验张庆红名师工作室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始终相信,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且思且行,不断思考,为孩子们点亮前行的明灯,给他们种下对未来的憧憬之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