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市最低气温降至0℃,人们开始感受到冬的寒意。不过和一路走低的气温不同,部分商家开始抓住商机,无论是用的、穿的还是吃的,与“暖”字有关的商品开始热销走俏,催热了“暖经济”。
保暖衣物畅销天气变冷,保暖衣物最受欢迎。棉衣、棉鞋早已成了各个商场的“香饽饽”,同时也提升了商家近期的销量。
记者在市区颍昌路一大型商场看到,商场内人头攒动,保暖衣物纷纷登场,并且都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由于天气越来越冷,近段时间羽绒服销量十分不错,最高时一天能卖出多件。”该商场售货员陈晓丽告诉记者,他们商场里的羽绒服价格在元至元之间,今年的销量还算不错。特别是店里一些超薄修身的新款羽绒服,很受年轻女士青睐。
在市区劳动路一家定做羽绒服的商店内,市民李萍一边挑选布料一边对记者说:“冬天既想保暖,又想美丽,定做一件合身的羽绒服,年纪大了照样很漂亮!”看来,市民对羽绒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保暖,同时还讲究样式,商家可谓是绞尽脑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餐馆生意火爆天冷了,也催热了火锅店的生意。一位市民道出了原因:“几个人冬天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周围,热乎乎地吃上一顿,美极了。”
记者在市区八龙路一火锅店看到,这里早已坐满了客人。看到记者前来就餐,热情的店员告诉记者:“现在店里坐满了,要不你先等一下吧!”交谈间,又有几拨儿顾客前来询问是否还有座位。据了解,进入冬季,火锅行业的生意越来越红火,16时左右是上人的高峰期。如遇到周末,一般都要提前预约,否则很难找到座位。
在家里吃火锅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在市区万丰路一超市,正在选购食材的市民张燕告诉记者:“气温下降,一家人在家吃火锅,氛围好。火锅底料价格便宜,食材也新鲜多样。”
另外,天气变冷,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在办公室或家里通过网络、电话订餐,外卖备受市民喜爱。11月份以来,不少餐馆的外卖订单都比往日翻了两三倍。
取暖和保暖用品热卖在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一些大型取暖电器外,一些取暖用品也十分热销。
记者在市区思故台市场看到,暖手宝、取暖器、电热鞋等各种各样的电暖产品已摆在店外最显眼的位置,供市民挑选。不少电暖产品设计独特,款式新颖,非常吸引人的眼球。“今年该到的货都已经到了,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销售情况还不错。”一电器店老板对记者说。
在市区仓库路一家店铺内,各种颜色的围巾、手套、口罩、护膝等保暖用品应有尽有。店主表示,这段时间店里的生意非常红火,仅手套一天就能卖出三四十双。市民徐柯购买了口罩、手套和电动车挡风被,一共花了50多元钱。“早晨出门上班时,手冻得冰凉。如果不‘全副武装’,骑电动车出门就太难受了。”徐柯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最为畅销的保暖用品非电动车挡风被莫属。根据材质、款式不同,价格为30元到50元,面料有的是防雨绸,有的是人造革,填充物多为丝绵,既轻便又保暖。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朱庆安
本期编辑:杨柳
值班主编:黄冠宇
内容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