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年11月27日第15版)
“红色引擎”激发城市治理新活力
——看许昌市魏都区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居家式养老、网格化治理、“一站式”服务惠民便民、“一网式”通办高效快捷……走进许昌市魏都区,近年来身边悄然发生的这些变化,无不让群众拍手称快。而这些幸福感来自何处?答案就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魏都区地处许昌市主城区,城镇化率达到96.3%,从党建维度看,是典型的以城市基层党建为主的城区。去年以来,魏都区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为引领、服务为先导、便民为核心、幸福和谐为理念,深入推进“创建五好党组织、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示范行动(简称“创五好、强双基”示范行动),构建了全区域统筹、多层级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不仅让居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魏都区党建主题公园是集思想教育、休闲健身、文化传承、党建科普于一体的特色党建、爱国教育阵地。牛书培摄)
共驻共建共商共享
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魏都区西关街道许烟社区党支部书记侯晓一忘不了自己走马上任时,社区办公还局促在一个只有两间房的车库中,“赶到群众办事集中时,排队的长龙顺着道路排到居民院子里”。
可如今,这个昔日办公面积不足80平方米的小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成为许昌市阵地面积最大的城市社区,以往社区建设不规范、功能不完善的局面一去不返,不仅社区干部服务群众更有底气,还吸引了许昌城市基层党建学院落户此地。
“我们对标社区创‘五好’的要求,聚焦聚力‘头雁作用发挥好、职业队伍建设好、阵地功能发挥好、基层治理能力好、服务群众实效好’等5个方面,让居民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都能在‘家门口’得到满足。”侯晓一说,现在社区设有便民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七中心”,实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为群众办理50多项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室外球场、群众文化大舞台,活动场地达到1.8万平方米,成为群众的健身“打卡”地。
(魏都区西关街道许烟社区党支部和许昌卷烟厂离退休党支部的党员,在党旗墙前面开展“党旗下我们放歌”活动。黄增瑞摄)
作为一个典型的企地共建社区,许烟社区所辖的户居民中,80%以上为许昌卷烟厂的离退休职工及其家属。为了实现“创五好、强双基”的要求,他们积极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驻区单位报告参与共驻共建情况,在职党员报告参与社区活动情况;驻区单位和社区相互服务),先后有许昌卷烟厂、医院等4个共建单位的5个党支部、名党员到许烟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活动。
在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与许昌卷烟厂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利用许昌卷烟厂的场地资源,强化阵地,提升服务,构建起党建引领、社区协调、群众参与、共驻共建共商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抓基层基础,要做优社区、做强街道。“市委、区委依法授予街道党的建设、统筹区域发展等7项能力;下沉街道50项业务审批事项,下沉社区44项业务审批事项,全面支持我们开展工作。”五一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康蕊说。
按照“领导班子好、队伍建设好、发展质量好、基层治理好、服务群众好”的乡镇“五好”标准,魏都区委减少了街道22项考核任务,取消招商引资任务,“文件会议”同比下降30%以上,取消社区14项评比达标事项,通过“减负”让街道社区腾出更多精力凝聚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在增效方面,通过赋权、扩能、减负,真正使街道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实现了“机关围着基层转,上级围着下级转”。
“基层‘减负’,减的是负担,不减的是责任,松绑的是形式主义的束缚,拧紧的是实干担当的状态。”康蕊介绍,五一路街道健全完善了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庭院、楼栋七级城市基层党建联动体系,许昌市政府办公室、魏都区财政局等26家单位的名党员到社区报到,签订双向服务清单34项,许继花园10部老旧电梯更换、街头游园建设等一系列难题得到解决,在党建融合、工作融合中实现“满园春色”。
“五网融合”彰显魅力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
“这事儿要是放在从前,得跑好几趟,好几个工作日才能办好。”10月19日,赵海潮拿着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材料,到西大街道府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二孩生育证,从录入信息到办理完成,仅用了3分钟。她禁不住感叹:“现在办事儿可真方便!”
赵海潮在家门口体验到的便捷与高效,得益于基层社区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得益于魏都区“五网融合”智慧党建平台的运用。
“平台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由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行政审批、社区管理、便民服务五大系统组成,实现了‘社区信息一网采集、社区事务一网办理’。”府后社区党支部书记菅聪聪说,“现在,从优抚低保、劳务保障,到计划生育和各种缴费代购等,群众不出社区都能快速办结。”
为了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魏都区按照户到户的标准,将全区86个社区细化成个责任网格,将全区58个职能部门的62项工作任务全部落实到网格,实行网格“日巡查、日报告”的工作制度。
(魏都区延中社区高标准打造的延中居民之家侯聪摄)
“每天上班,我都会先用网格手机签到。”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党委副书记万微微说,社区干部或网格长在网格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城市管理等问题,会第一时间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上传到“五网融合”智慧党建平台。基层能够解决的就立刻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利用平台直接上报至各职能部门。
“责任单位会在规定时间内办理事件并将办理结果反馈至系统平台,平台还会对每个事件当事人进行电话回访。”万微微介绍,通过平台,不仅形成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反馈结果的闭环,还免去了社区干部层层上报的麻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一社区居民寇素琴阿姨对平台的运用非常满意。“前一段时间,我们家属院的垃圾无人清运。我们把问题反映给网格长,很快垃圾就被清走了。”寇阿姨说,这些年,从停车难到广场舞扰民等,小区里好多烦心事都这样被化解在“网上”。
通过民生大数据监督平台的终端,居民不仅可以查询相关政策,了解民生资金、三资公开情况等,发现问题还可以一键举报至相关部门;居民的手机上,各种智慧社区APP、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